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透过现象看魅力 企业“抢滩”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拒资现象”:

    在绿色生态中取舍

    前不久,东部地区一家大型饲料企业到试验区洽谈建厂,计划一期投资15亿元。考虑到饲料加工对西江水质有一定影响,属于列入负面清单的产业,试验区婉言谢绝。

    “决不降低环保‘门槛’来引进产业项目。”徐文伟表示。短短一年多时间,试验区已婉拒20多个不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项目,涉及投资30多亿元。

    一边是摇旗呐喊地招商引资,一边却是毫不犹豫地抬高准入门槛,这看似矛盾的做法却显示出了试验区的“大智慧”。“取”“舍”之间,体现的正是科学发展的理念。

    试验区拒资的底气从何而来?

    徐文伟表示,首先,试验区在规划之初就确立了“生态为要,环保为先”的发展理念,坚持环保基础设施先行,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一切的产业决策和规划都必须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此举杜绝了产业发展的短视和随意性。

    另一方面,试验区在产业规划的整体设计中,不是被动承接产业,而是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区位、政策、生态的相对优势,积极参与和融入到珠三角新一轮的产业分工中去,以满足东盟国家逐渐壮大的环保产业市场化需求和珠三角、粤港澳新一轮产业调整和梯度转移的需要。如构建起试验区股权交易中心、试验区环境交易所等产业载体,搭建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粤桂合作企业总部基地等发展平台。

    如今,粤桂两省(区)在各自的管理权限范围内,共同赋予试验区同等的支持政策和先行先试政策,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更明确了含金量较高的23条政策,东西共融、取长补短、“1+1>2”的“政策洼地”声名鹊起,已有60多家企业落户并抓紧推进相关工作。



上一页 
第 [1] [2] [3] [4]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