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玉石字画成了“受贿清单”新“宠”,为投官员所好,助长隐形腐败歪风;一面是功力不足、笔墨欠佳的领导干部扎堆艺术协会,权力染指文化圈,滋生更多权钱交易;文艺评奖“暗箱操作、利益交换”的弊病,更被中央巡视组“一针见血”地指出……部分在京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建言:文化界、文艺圈亟须防治“雅腐”,不能沦为腐败滋生的“后花园”。(3月4日 人民网)
反腐无禁区,反腐不会止于某一特定区域,只要是存在污泥浊水,就必须要清理干净。长期以来,文艺界被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损公肥私等“病症”感染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文艺界已然成了腐败的滋生地,一些所谓的“文艺人士”不专心自己的本职,却一切向钱看,一切向权看。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本是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有效手段,若是被“贪腐”惹上身,“灵魂”就会被玷污。
文艺腐败的存在方式是多种多样,一些腐败行为是直接的权色交易、权钱交易,还存在着一些隐蔽的腐败手段,用文艺来攀附“权力”,或是迎合领导的“雅好”,送些玉石、书画等,或是成立协会派发名誉主席等称号,找来领导当“护身符”。不管腐败以何种方式在文艺圈存在,其危害都是不言而喻,因此文艺反腐也是势在必行。
文艺反腐有助于形成好的党风、好的政风、好的社会风气,可以让那些想附着于权力来浑水摸鱼的“圈内人士”失去依附的基础,让作风建设落地生根、成为新常态。当下,文艺反腐最主要的还是要让权力规范运行、阳光运行,遏制公权力在文艺圈肆意妄为,真正地斩断权力与文艺的利益链条。
同时,领导干部一定要牢筑起思想防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住兴趣爱好之关,一旦认识上缺位,思想上放松,行为上失控,就很可能在“爱好”这一关失守,被别有用心的人俘获,爱好就变成了顽疾,导致自己身名俱裂、一无所有,最终成为瓮中之鳖,囚中之鸟。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提到的,这句话正是对文艺腐败问题的精准发力。希望文艺反腐的疾风能够吹走腐败的不良风气,真正还文艺界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息素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