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习近平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习近平了解到去年自治区贫困人口减少了100万,他追问:“现在还有多少?”“还有500万”。总书记说,到2020年还有5年,那就是每年要脱贫100万人口。当听到百色市田阳县新立村通过种植西红柿、花卉等作物村民收入有了明显改善,给周边村屯发展做了示范。总书记听了很高兴,他说,希望下一个5年,你们村和整个百色地区能够同全国一起实现全面小康。(3月8日《人民日报》)
弹指一挥间,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地区凭借丰富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乘着改革的东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领先发展,一跃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令世人瞩目不已。然而,中国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困局,依然有不少贫困地区掣肘着全面建成小康的宏伟蓝图,要想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还需下深水继续开展扶贫攻坚,全面补齐贫困地区这块“短板”,才能驱动中国这艘巨轮不偏不倚,破浪前行,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美好的蓝图催人奋进,关键还在于破题扶贫攻坚。各级党员干部要牢记职责使命,敢于担当负责,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扶贫攻坚,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期盼变成美好的现实,牢固树立共产党员用心想事、用情办事、用力成事的良好精神风貌。笔者认为,扶贫攻坚重在“稳准狠”,方能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取得扶贫最大效用。
首先扶贫政策要“稳”。各级党委政府要严守政治纪律,严格执行中央各项扶贫政策和战略部署,精心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扶贫政策措施,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同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切忌朝三暮四和朝令夕改,久久为功,真正把扶贫攻坚抓在手上,抓出成效。
其次扶贫目标要“准”。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查民情,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家底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扶贫目标,做到精准扶贫。同时要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建立扶贫目标台帐,实行项目管理,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真正把扶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最后扶贫措施要“狠”。各级党委政府要狠抓工作落实,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既要扶之以“鱼”,更要加强技能培训,让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扶之以“渔”,激发人民群众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凭借一技之长改变贫困的生活,自力更生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同时要加大扶法普及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大力营造办事找法、解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真正让扶贫攻坚在法治的轨道上为民惠民、结出硕果。(吴兴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