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在新常态下如何谋求改善民生的“新”作为

  “新常态”做为“习式热词”之一,目前正风靡全中国,受到世人关注。笔者认为,无论是经济呈现新常态,还是政治、社会呈现出新常态等等,“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一方针政策必须得到一如既往的贯彻执行。改善民生,就是此“方针政策”的最生动体现。在“新常态”之下,改善民生如何上新水平,新高度,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儿,关乎民心向背,也是整个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好好做做文章。

  首先,一批最直接、最现实的和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应该着力优先解决,比如“医、教、行”的问题。医疗、教育、出行等矛盾在许多地方表现得非常突出。在这里,我们以医疗方面为例,群众普遍反映不少药品价格居高不下,超过正常范畴,且没有报销途径等,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基本药物管理制度,规范药品价格体系,把药价降到合理区间。在新常态之下,大规模实施可覆盖城镇乡村的医疗报销、补助、救助、保险制度,特别是给某些困难群众搭建一块“常态化”救助和支援的平台,此乃急百姓之所急,多解民忧。

  其次,政府承诺要办好的“实事”和“惠民工程”必须不打折扣地守信践行。比如某地政府承诺群众每天都能吃到“放心菜、放心肉”,把发生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率降低至“零”等等,这些细化到具体数字的指标与任务,在新常态之下,应该“常态化”出现在民众的视野里,让民众了解、知道、清楚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都在干什么、忙些啥?人民群众通过年终考核对比“成效”与“承诺”,政府是否兑现了诺言,一目了然。

  然后,一些“老、大、难”的民生瓶颈也要适时加以攻坚克难,比如“房价”问题。此问题由来已久,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呈交到决策者面前并加以实施,人民群众一直不满, 有怨言。在新常态之下,相关部门应该给“房价”好好“把把脉”,清除多余泡沫,通过宏观调控等“常态化”管理,给楼市降火消躁,回归理性区域。此为想百姓之所想,多谋民利。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新常态下谋求改善民生的“新”作为是“解民忧,谋民利,得民心”的大好事,可以让人民群众更公平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衷心希望改善民生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莫一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