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态要素再审视●空气篇
蓝天虽常在 守护莫懈怠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陈 江 通讯员 梁玉桥
1
图说
压题照片是南宁市民小野5月12日在朋友圈里随兴发布的组图之一,虽然拍得不够专业,却真实地展现着“绿城”的一个普通角落、一个寻常日子:阳光照耀下,蓝天清澈,白云泛金,前景三角梅绽红,中景绿树如黛、水波盈盈。小野写道:“从公车跳下来步行,就是为了享受好天气。”
21日小野在电话中对记者说,那天她坐公车经过南湖广场,窗外又见蓝天白云:“天空不是那种碧透的湛蓝,是一种轻盈的水蓝,空气就像被洗过一样。”虽然离家还有很长一段路,她没有太多犹豫,立刻跳下车来,宁愿步行回去,边走边用手机拍下美景。
2
纵深
读者也许会发问,网友照片说的只是南宁市某一天的情况,具有代表性吗?为此,广西环境监测站特意制作了一张柱状图,选择对象是广西首府南宁,时间段为今年3月份,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站。柱状图让人一目了然:31天里,国家重点监测的74个城市总体空气质量优的天数只占16%,南宁市优的天数超过48%,相当于74城市平均水平的3倍;74城市优和良的天数共占71.4%,南宁市优和良的天数共占96%以上,高于全国74个城市平均水平24.6个百分点。
广西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陈蓓介绍,目前,国家对城市环境空气开展常规监测,主要对象是六项污染物:即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臭氧(O3)、细颗粒物(PM2.5)。国家1996年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年进行修订,业内将这两个标准分别称为旧标准和新标准。新旧标准在评价指标上有所调整,标准限值上进一步收严,增加了PM2.5这一指标。2012年12月,南宁在我区率先执行了新标准监测,之后2013年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桂林、柳州、北海也陆续开展了新标准监测,其余10个城市仍然采用旧标准。今年开始,全区14个市均采用新标准监测大气。每小时数据都在网上实时公布。此外,南宁市作为省会城市,被列入74个国家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城市中进行排名。
今年1月5日,新年上班第二天,自治区环保厅厅长在媒体见面会上宣布:“请大家放心,2014年全年情况表明,广西依然是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省区之一。”
2014年,按照新标准,广西4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为76.0%,同比上升9.2个百分点,其中北海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最高,达到89.9%。按旧标准监测的来宾等10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为97.6%。
来自南宁市8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数据显示:2014年空气质量优的有91天,良的201天,优良天数合计为292天,优良率为80.0%;与上年相比优良天数增加19天,上升近5个百分点,各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实施新标准监测的全国74个城市中排在第16位,在省会城市(包括直辖市)中排在第6位。
陈蓓说,广西城市的空气质量放在全国来看处于中上水平,表现尚好;但从近年的监测情况看,空气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以来,全区城市空气PM10年均浓度值不降反升,2014年更是接近国家二级标准的临界值,再升高一点就会超标。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各省区市污染物减排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2013年,国务院又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式向大气污染宣战。这期间,广西污染减排任务完成并不理想,一些重要指标落后于其他省区,大气污染防治基础也十分薄弱。“守护广西的蓝天白云,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环保厅负责人直言。
为了扭转空气质量下降趋势,2014年我区通过严格项目环评审批、制订计划、落实责任、专项治理等工作,加大了污染减排和大气治理的力度。首府南宁更是通过大力度整治烟囱、在全区率先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禁售区、推动清洁能源使用等多项举措,实现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即便如此,广西大气治理仍不容乐观。2014年,全区14个市中仅9个市PM10浓度达标,南宁、柳州、桂林、贵港和百色5个城市PM10浓度超过新标准二级限值。今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再出硬招,推动淘汰全区42万辆黄标车和老旧汽车;3月9日,环保厅再次启动约谈机制,约谈空气质量不达标的5个城市,同时召开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分析会,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大气治理的措施,要求重点实施城市扬尘控制,推进各市空气质量改善。5月18日,区环保厅首次在党报公布各市突出环境问题接受社会监督,以期通过问题清单、问题督政、问题追查,推动大气污染物减排和治理。
■记者点评
空气,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谁曾想到,清洁的空气也会成为珍贵的资源。
从对城市的监测来看,广西的空气质量在全国还算良好,但是下滑趋势明显。如果不下力气扭转这种势头,蓝天势必渐行渐远。留住蓝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各方面一起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