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态要素再审视●水质篇
水好得鳌头 质降鸣警钟
《鹅泉水影》
周海笑/制图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谢彩文 文/图
1
图说
这幅《鹅泉水影》粗粗一看会以为放颠倒了,细细再看会发现石礅桥上站立的人是水中倒影,这些游人饶有兴趣地观看小鱼在水草中钻来钻去。这是记者今年“五一”期间在靖西县鹅泉村随手拍下的镜头。
水之清,水之净,水之秀,使八桂版图上水乡田园、江河溪流、海滨海岛、库湖湿地重新被发现,成了人们喜爱的旅游新景点、休闲好去处。
2
纵深
多年来,记者一直关注每年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近年的图示和数据均表明:在全国7大水系中,珠江水系水质最优;而在珠江水系中,又属广西西江水系水质最优;在中国大陆近岸海水中,广西北部湾海域水质最优——也就是说,无论淡水还是海水,广西的水质在全国均名列前茅。
近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珠江流域水质分布示意图,让人对此一目了然。
地球上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在这3%的淡水中,可供直接饮用的只有0.5%。广西国土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6%。广西淡水资源量188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表水总量的7.2%,在全国排第4位,与森林覆盖率相仿,也是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倍,“水多”,是广西的一个大优势。广西河流库湖众多,主要江河水质好于三级以上达到饮用水标准的比例占九成多;广西海岸线长1595公里,占我国大陆海岸线总长度近9%,南拥美丽的北部湾,近岸基本上都是一类海水,为中国陆地最洁净的近海;“水好”,是广西的又一个大优势。
自治区水利厅有关专家介绍,广西虽然雨水丰沛,是富水省区,但是时空分布不均匀,夏季降雨集中,容易造成洪涝灾害;而在甘蔗、香蕉、柑桔、芒果和秋冬菜等农作物十分需要补水的秋冬季,又往往少雨无雨,经常引发干旱灾害,形成“季节性缺水”。广西降雨量空间分布也不均匀,雨量少的左江旱片、右江旱片和红水河流域的桂中、桂西北旱片,其实都依江傍河,却有水用不上,形成“工程性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使广西汛期易受水灾害威胁,少雨时又会出现水资源短缺,水生态退化更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自治区水利厅统计数据表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广西共投入1000多亿元资金兴水治水,先后建成水利工程68万多处,其中有龙滩、百色等防洪控制性工程。全面推进农村饮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改造、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目前,区域内建有水库2410座,平均每个县份有22座。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3万多处,解决了10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这些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防洪、供水、灌排、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的体系,对保障防洪安全、抗御水旱灾害、合理配置水资源和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撑了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不容乐观的是,壮乡儿女引以为傲的一方好水,近年无论淡水还是海水,水质均出现急剧下降态势。据监测,2014年全区主要江河水质达到三类以上标准的比例为93.1%,比2013年下降了2.7个百分点,为2008年以来水质达标率最低值。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官网上,记者检索历年夏季发布的部分沿海城市海水浴场水质周报,发现广西北海银滩公园浴场2010年之前水质基本均为优、最适宜游泳。2011年之后水质降为良、适宜游泳的周数陆续出现,比例越来越大。2014年6月至9月,北海银滩浴场虽然水质仍符合二类海洋功能区标准,但在17个监测周中,水质为优、最适宜游泳的仅有3周,水质为良、适宜游泳的多达14周——银滩浴场水质为优的时间比例,已经不足1/5。
据了解,全区县城以上共有1200多个生活污水直排口,每天约有200万吨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海洋,是导致水体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自治区主要领导严肃指出:这里面,有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导致生活污水大量增加等客观因素,但主要原因是地方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有规划、无行动,措施不得力,监管不到位。
按照自治区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今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降低到100立方米以下,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6%以上;到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80立方米以下,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