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学生军中的“大眼睛”

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挺立在青秀山上。 记者 罗劲松摄

叫·裹·打 唤醒民众上战场

谈起当年参加学生军的经历,笑容满面的甘宗荣神情渐渐严肃起来,思绪回溯到70多年前战火纷飞的岁月——

1938年10月,13岁的甘宗荣在龙州中学读书。日本侵略军的飞机轰炸龙州县城时,一颗炸弹落在甘宗荣家院子里。无家可归的甘宗荣得悉学生军正在招人,主要任务是唱歌、演戏,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平时在学校里就特别爱唱爱跳的甘宗荣马上对母亲说:“我要去参加学生军!”

身为遗腹子的甘宗荣开头还担心母亲不同意,可母亲在长叹一声后果断地说:“家被炸了,也没钱再供你读书了。想参军你就去吧!”

广西学生军承担的主要任务,被概括为3个字:叫(宣传抗日)、裹(组织群众)、打(参加作战)。像甘宗荣这样能歌善舞的小姑娘,正是“叫”的好材料。

到柳州参加集训的当天晚上,甘宗荣就参加了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一位学生军战士在文章里记录了当时演出的情景:剧中小姑娘被鞭打时,围观的群众竟一拥而上,夺过鞭子,责骂举鞭的演员:“怎么能这样虐待小姑娘!”幼小的甘宗荣,第一次意识到宣传工作的强大力量。

集训结束,甘宗荣被分配到学生军司令部艺术宣传队。

谈起当年“叫”醒民众的情景,甘宗荣哼唱起一首老歌:“同胞们细听我来讲,我们的东邻有个小东洋,几十年来练兵忙,要把中国亡!”

如果听众中青年学生多,甘宗荣就唱《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如果是在部队里演出,就唱《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勇上昆仑关 唱“哑”敌枪炮

在炮火连天的昆仑关上通过广播对入侵日军高唱反战歌曲,是甘宗荣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北部湾龙门港登陆。攻占钦州、防城后,于24日入侵南宁。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摆出向柳州进军的态势。我方调集重兵布防于宾阳、武鸣、上思一线,决心夺回昆仑关,进而收复南宁。

12月底,日本进步作家鹿地亘带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西南支部”成员抵达昆仑关前线,在广西学生军战士的配合下对日军进行反战宣传。

上战场前,甘宗荣突击学唱日本歌和劝降歌。到前线阵地时,年龄大的战友领到了枪,14岁的甘宗荣因为“人没枪高”,只得到两颗手榴弹。握着手榴弹,甘宗荣心里暗自谋划:要是碰上日本鬼子,我第一颗投出去炸敌人,第二颗留给自己!

在昆仑关我方阵地,冒着对面山头日军不断射来的炮弹和子弹,甘宗荣和战友们迅速架好喇叭,先由鹿地亘用日语向日军喊话:“放下你们的武器吧!日本人民是反对侵略中国的战争的,你们的父母、妻子在日夜想念你们。不要再受日本法西斯的欺骗了,为日本法西斯卖命当炮灰是可悲的……”

接着,甘宗荣和战友们唱起了反战歌:“日本兄弟啊, 别为军阀把命卖。向后转,回老家,三岛樱花正盛开!”

喊话和歌声响起时,我方阵地停止射击。日军阵地起先不断地向我方喊话和歌声响起的地方开枪。渐渐地,日军的枪声由密转稀,继而停止了射击。鹿地亘兴奋地说:“我们的宣传起作用了!起作用了!”

记者查找鹿地亘公开发表的战地日记《我们七个人》,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二十九日早上。醒来已是午前十一时……无意中,从附近竹丛中响来了年轻少女们的合唱声音:“你在前面打,我在后面帮……”

我不觉站了起来,慢慢地寻着声音走进林中。

“鹿地先生!”

亲热的少女的声音招呼我。

男神女神的一群,在樟树荫下的草地上坐成一团……这是广西学生军的女学生和男学生们……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