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记北海市副市长、铁山港区党委书记刘志明

实干亲民好班长

——记北海市副市长、铁山港区党委书记刘志明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曾俊峰  通讯员 陈传栋

沿北铁一级公路向东而行,数年前还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木薯地,而今换了景象:一条条笔直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现代化临港新材料园区、国家重点石化基地、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赫然伫立,亚洲最大综合煤电产业园、欧洲巨头在我国投资的最大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广西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正酣……短短数年,铁山港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北海市近四成,税收上缴占据该市半壁江山。

“港区之变得益于国家政策,得益于老百姓的支持,更得益于一批勤奋务实、甘于奉献的好干部。刘志明就是好干部的代表。”北海市相关领导说。

力推发展的指挥长

1995年,铁山港区建区。而此后10余年间,支撑港区地区生产总值的除了一个电厂和南康糖厂外,就是木薯、糖蔗等种植业,没高速公路,不通铁路……地方经济停步不前,干部人心涣散,老百姓颇有微辞。

“发展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要让每个项目来了留得下、立得起!”2009年,时任铁山港区区长的刘志明定下了建设目标。

此后,通过自治区和北海市多方努力,一批重点项目准备落户铁山港区,繁重复杂的征地工作接踵而至。刘志明既当“将军”又当“先锋”,每天早上四五时便赶到指挥部,研判当天工作细节。晚上9时多,他还要回到港区政府灯光球场,和其他领导一道对一天工作进行小结。仅用43天,港区就完成中石化北海炼化项目厂区征地1943亩,搬迁119户村民。18个月后,一个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石化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刷新了国内建设记录,创造了“北部湾速度”。

“太不可思议了,我们村变成先进的大企业!”如今住上回建区自建小楼的大山村村民陈锡会,重提往事感慨万千。2014年,铁山港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28.8亿元、是2010年的38.6倍、占全市的39.36%,实现税收62.8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占全市的55.6%。

目前,已有1000多名被征地村民在港区实现就地转产,在自家门口成为新一代产业工人。

知民亲民的贴心人

带着感情去做事,做知民亲民的贴心人,这是刘志明的座右铭。

为及时了解群众意见,刘志明在港区推行“群众家门口的信访局”工作模式,自己率先公开电话号码,让“连心桥”代替“堵心桥”。

2013年的一个冬日,刘志明下乡途中,看到一个“五保户”还在用柴火烧水冲澡。他立即让民政局摸底,很快港区3个乡镇敬老院、27个“五保”村添置了太阳能热水器和电视机等设备,158名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过上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近几年,3.6万多名群众为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搬离了世代相守的家园。刘志明多次专题研究如何高标准建好回建区,如何让搬迁群众住进舒适的回建房,并责成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就业培训,联系落户企业广开就业大门,实现了村民转产就业、增创收入。

从1995年铁山港区建区开始,刘志明与老百姓打了20年的交道,颇有心得:要讲信用,答应老百姓的事情一定要做;要换位思考,从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