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环环生金
生态的“金名片”,成了流金淌银的绿色产业链。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是江西重点林业县,从事花卉苗木经营的务工返乡人员卢希山用4年时间,把竹木加工企业废弃的大量竹屑、木屑、秸秆等物回收利用,“榨”出高密度炭、木醋液、木焦油等多款新型能源产品。
“烧炭过程无烟、无污染、无废弃物排放,对原材料循环利用,‘吃干榨尽’。”副总经理高曙阳和记者算账,1吨干燥的竹屑、竹蔸收购价为480元左右,经过粉碎、烘干、成型、炭化等工艺,可以生产出可燃气220立方米、高密度炭330公斤、醋酸260公斤、焦油50公斤,总产值1855元。
“碳耐烧,每吨数千元至1万多元,客户还抢着要。”高曙阳指着一堆堆码好的箱子,“去年年产5000吨,明年产量要达1万吨。”
江西丰城,泰山石膏江西有限公司,专门设厂在“一根烟囱”的火电厂旁,一年“吃”进附近电厂30万吨废渣,加工生产成新型环保建材——纸面石膏板,去年年产量3000万平方米,产值1.5亿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废渣消耗站”。
在青海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经检测盐含量超过50%的“蒸氨废液”,经过一个“循环”,在“吃干榨尽”中“变废为宝”。
“三江源头”“中华水塔”的青海,早已明白“大美青海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这个资源大省早就选择了走一条以资源综合利用和新兴产业融合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之路,从单一的资源型工业经济到两大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崛起,从传统产业长期亏损到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青海工业“量”和“质”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贵州转型发展,变“黑”为“绿”,设立生态红线,把住“绿色门槛”,走一条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产业发展路子。去年开始发展大数据产业,托举起一个“云上贵州”,从“贵州发展大数据可能吗?”到“谈及大数据必谈贵州”再到“发展大数据必到贵州”!
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应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才有金银入账。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5]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