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滚动条2 > 正文 |
桂林市临桂区两江中学弦歌不辍 抗战时期为国育才 (3) |
2015年07月20日 07:06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编辑:陈丽婕 |
|
抗战入课堂 桂师师生抗日热情高涨 位于桂师附近的大岭心村,南面是弯弯曲曲、流水清澈的小河,两岸杂树连绵;过往客人常在枫木林中的石拱桥上休憩,故而被称为枫桥。当地人因此多称桂师为“枫桥师范”。 为避免飞机轰炸,丰子恺全家住在离两江中学两三公里远的畔塘岭村谢四嫂家,每日五六公里往返于乡间小路,丰子恺笑称:“锻炼身体。”他从未迟到过一节课。1938年冬天,桂林下了一场大雪,天气特别冷,高师班第一班全班学生静坐教室,等待国文老师前来。钟声响毕,一长者步伐稳健,满身雪花,着深色长袍,蓄长须戴墨镜,他就是学生们慕名已久的丰子恺先生。 丰子恺给每名学生一篇文章“辞缘缘堂”。“缘缘堂”是丰子恺先生的书斋,珍藏几万卷图书和弘一法师剃度前赠送给他的珍贵物品,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就是在此完成;丰子恺选这篇文章,是将日寇的暴劣告诉学生;选讲李煜《相见欢》、《清平乐》、《虞美人》等词,借亡国君的境遇给学生敲警钟,以抨击“亡国”论调。 丰子恺在桂师的生活安神定气,过去他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在两江中学完成的《教师日记》,始于1938年10月24日,止于1939年6月24日,正是他来桂林省立师范学校任教的岁月,凡乡居生活,家务琐事,友朋往来,所见所思皆有记述。 桂师师生抗日热情高涨,丰子恺也积极参与抗战宣传工作,他担任学校壁报和抗战漫画的宣传指导,常带领学生上街下乡去宣传抗战,他的抗战漫画被学校制版印刷,作为宣传资料各处张贴。学校每星期都组织部分师生去苏桥伤兵医院慰问抗战负伤战士,丰先生亲自参加慰问。从枫桥到附近的永福县苏桥镇,步行往返有30公里,他总是精神抖擞,从不懈怠。 1939年1月,丰子恺儿子新枚降世,妻子因难产病重。期间,学校同事和学生,还有很多文化界朋友都从桂林远道来两江看望,胡适之、王鲁彦、陆联棠、张梓先、宋云彬、贾祖璋、巴金、王西彦、傅林然和王星贤等,一时间,众多文化名人聚集两江枫桥,成为桂林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景观。 1939年,好友与同事王星贤离开桂师到宜山县浙江大学任教,来信说浙江大学欲聘丰先生。丰子恺复信应允,但对枫桥师范又很留恋,不忍离去。在两江中学,丰子恺办好4件事:精选好自己抗战以来所作的画稿;协助胡适之编撰抗战宣传文稿;与开明书店同仁复刊《中学生》;重作《漫画阿Q正传》由北京开明书店出版,当年4月5日,丰子恺久立枫桥旁,依依不舍。 沧海桑田,几度变更,1967年秋,桂师原址上的学校,恢复名为两江中学,规模已经扩大为140亩了。时至今日,占地23亩江南园林式书院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建筑群,依然在里面保存完好,作为桂北文化教育发祥地,其规模在广西罕见,桂北亦独一无二。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