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冰河期”带来的思索

超 光

前段时间,在中国各地普遍进入“烧烤模式”的三伏天里,有关“冰河期”的消息震撼来袭,让人浑身冰爽得一塌糊涂。当然,也引发了一场科学界争论的风暴。赞同者不少,但似乎反对者更多,都说这一假定完全无视更具说服力的另外一类科学证据——全球变暖。

最近,“始作俑者”——英国诺森布里亚大学数学教授扎尔科瓦现身,说她的研究从未提到过“冰河期”,并无意暗示“冰河期”即将到来,但她绝不同意全球变暖的论点,而是坚信太阳活动性下降必将减少太阳辐照度,使地球变冷。

纷纷扰扰中,笔者心生两种感慨。其一,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其二,保护环境永不会错。

之所以对这样正确的废话感慨,是因为人类太渺小,对宇宙的认知太过浅薄。美国“新视野”号花了9年多时间也只到了太阳系边缘。而像太阳系一样的恒星,仅在银河系中就估计至少有400亿颗。最近发现的地球表兄弟“开普勒-452b”,离我们有1400光年,可望而不可及。而这样的“地球兄弟”,在银河系中就可能超过88亿个。

在浩瀚星海中,地球可能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即便如此,我们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至少还无法真实掌握地球的真实脾气。也许,它该暖时就暖,该冷时就冷,谁也无法撼动它的变化铁律;而人类的碳排放再多,对地球的影响力,就跟放个屁一样无足轻重。谁知道呢?

然而,渺小的人类一直在进步。跟过去相比,我们已更了解地球,推翻了地心说,掌握了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估出了它的三层内部结构……渺小的人类还越来越聪明,知道地球肚皮下藏着无数宝物后,便千方百计地掏出来,化成烟烧成灰服伺人类。

掏吧,掏吧,没事儿。地球该怎么转还怎么转,人类无法撼动它的运行规律,但却使自己遭了殃。臭氧层减少、雾霾天气增多、饮用水质恶化、土地沙化……都在眼皮底下活生生上演。

广西素来山清水秀。但是,即使戴上了“后发达”的帽子,近年来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考验: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耕地减少、生态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据统计,广西污染物减排“十二五”国家考核的约束性指标,到2014年底还有两项没完成:氮氧化物减排78%任务未完成,氨氮减排29%任务未完成。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叮嘱:一定要保护好广西良好的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广西的金字招牌和看家本钱。经济发展固然要追赶,但前提是守护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当前,广西正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善哉,咬定此“两化”,广西定能走出一条工业与环保的双赢之路。

说来说去,我是一心盼着“冰河期”来临的。人生短短几十年,能够检验一下两派科学家谁对谁错,见证一下人类对地球的认知程度,实乃千载难逢。再说,在这样的炎炎盛夏,谁不向往“冰爽”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