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要闻 > 正文

【抗战老兵】桂调元:国仇家恨 匹夫有责(组图) (2)

2015年08月10日 11:18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黄河畅 编辑:潘晓明

    桂调元向记者展示自己所写的抗战回忆录手稿。 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摄

1937年,桂调元15岁,在南宁读初二。当时,在李宗仁和白崇禧治下的广西全民皆兵,抗日救国的氛围十分浓厚。“当时比较年轻,血气方刚,哪里还有心思读圣贤书,只想着上阵杀日本兵,保家卫国。”桂调元告诉记者,尽管自己当时年纪不大,但是抗日救国的心愿早已在心里生根发芽。

9月,由于前方战事激烈,中国军民伤亡较重,第五路军在桂林开办了一个战地救护人员训练班。“尽管仍然不能拿枪上战场,但终究离战场更近了一步。”桂调元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报名参加了。同年12月,由于战事吃紧,医护人员不足,桂调元被迫“提前毕业”,与其他30多名同学离开广西,驻扎在衡阳后方医院。“我要北上打日本兵了,我要北上打日本兵了.....”知道这个消息后,桂调元激动得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

在衡阳后方医院驻扎期间,桂调元医疗技术逐渐扎实起来,1938年,桂调元考取了中士医士,被分配到46军170师野战医院,驻守在梧州贵县。1939年11月,日军凭借精良的装备,利用海陆空联合作战的态势,在龙门、光坡、黄屋屯、钦州、防城港等地强势登陆,开始进犯广西。170师奉命在南宁的二塘和三塘之间阻击日军,靠着当地老乡引路,摸黑走了一晚山路,来到武鸣高峰坳。

一天上午,桂调元受命前往前线救治伤员,当经过己方哨口时,哨兵提醒道:“别再往前了,日军就在前面。”当时桂调元没太在意,心想:我就是要去跟日军打仗的地方救人啊。此时,桂调元已走出20米左右,当听到己方哨兵在身后大喊:“快回来,你不要命啦”,才糊里糊涂地回撤。后来才知道,当时日军的大部队离自己只有两根电线杆的距离,如若继续往前,后果不堪设想。“那是我第一次感觉自己离日军的枪口如此接近,算自己命大,才没吃枪子儿。”桂调元回忆起当时的事,心理仍然有些发怵。“两军交战,哨兵往往互不侵犯,己方哨兵所在之处,离对方哨兵和大部队绝对不会远。我那时才明白,走到哨口,就千万不能往前走了。”

在部队做医士的这段时间,桂调元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饱览了战火给人类脆弱的身体带来的惨烈创伤,但是鲜血和牺牲没有让他怯弱退缩,反而让他血脉贲张,他扛枪杀敌的心愿丝毫没有减弱,反而愈加强烈。“国仇家恨,匹夫有责,不想上战场的士兵是娘们。”桂调元在心里对自己说。

不久后,黄埔军校在桂林招生。由于平时表现突出,他被部队保荐进入了黄埔军校第18期桂林六分校学步科(步炮专修队)学习了两年。1942年10月1日,桂调元毕业,被分配在46军战车防御炮营当排长,驻守在南岳衡山脚下的大堡镇。1943年5月,日军大举攻湘北,46军奉命阻击,新19师为前锋。桂调元随军将进犯沅江之敌击溃后,乘胜追过洞庭湖。“当时我军士气高昂,日军兵败如山倒。”桂调元向广西新闻网记者讲述这段故事时,仍然激动万分。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