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美丽南方·广西 > 探秘之美·幽隐玄机 > 正文

神奇八桂未解之谜:探句町古国 神秘铜棺化迷雾 (3)

2015年10月08日 06:43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罗劲松 编辑:利雪娟

用作葬具的铜鼓

3 铜鼓再现珍奇

神秘的铜棺,毁于一旦。然而,历史似乎并不甘于就此沉寂!

1972年7月下旬,就在距铜棺出土地点不过20多米远的地方,普驮粮站在扩建晒谷场时挖出几根大腿般粗、一米多长的石条。好奇的民工刨开周边泥土,石条下竟然又有铜器露头!

这一回,重见天日的是4面套叠在一起的大小不等的铜鼓,最大一面高52厘米,面径77.5厘米。铜鼓里存放有人骨、铜马、铜骑士俑、铜六博棋盘、铜跽坐俑、铜羊角钮钟、珠宝、玉器等400余件器物。

粮站负责人闻讯立即赶到现场,将铜鼓及鼓内器物搬到仓库里保存起来,并马上向县里报告。这一回,县里派来了对文物有研究的文化馆工作人员,铜鼓和鼓内器物被运回县城妥善保存。

7月底,自治区博物馆考古人员接到报告后迅速赶赴西林。

在铜鼓等出土文物上,没发现有年代标识的文字。但是,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从文物的形制特征,判断出了它们的年代——套在一起作为葬具的4面铜鼓,鼓胸膨大凸出。鼓面主晕装饰为翔鹭,鼓胸饰羽人划船纹,鼓腰饰鹿纹和羽人舞蹈纹——这是典型的西汉前期铜鼓特征。

铜鼓墓葬出土的文物,将专家的视线引向西汉时期活跃在广西西林及云南、贵州一带的那个神秘古国——句町。当时,随着滇王国、夜郎国势力的衰落,句町国成为西南地区最强大的方国,曾协助汉王朝平定周边地区的叛乱。

强盛一时的句町,流传至今的相关文字记载却相当少,考古界甚至难以确定这个古国的都城所在。

铜鼓墓葬的出土,将专家探寻句町古国都城的视线引向西林——

据《隋书·地理志》记载“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铜鼓,在我国西南地区自古便是王者的象征。以4面铜鼓作葬具,更是显示出墓主人不同寻常的身份与地位。

专家进一步对铜鼓中死者的骨骼、牙齿进行鉴定,确认这是一位25岁左右的男性。墓中随葬的骑士俑头戴武冠,身穿挎褶,威武雄健,很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的形象写照。随葬品中还有铜柄铁剑等武器,有耳杯等食器,有六博棋盘等游戏用具,有大量玉石、玛瑙佩饰……专家由此推测:墓主人应该是句町古国一位地位极高的首领,很可能就是句町王。

当自治区考古人员对铜鼓墓葬中的文物大加赞赏时,西林县相关人员才尴尬地告知:此前出土过一副铜棺,里面的文物应该更为丰富……

考古人员随即赶到县农机厂,将一堆还没有被熔化的铜棺碎块找了出来,同时收缴回来的还有镶嵌在铜棺上的2个人脸鎏金铜面具、1个虎头鎏金铜面具。

铜棺中究竟丢失了哪些文物?据当时参与挖掘铜棺的民工回忆:曾看见有人拿走2匹铜马、2个骑马俑。至于其他器物和珠宝、玉器的数量,谁也说不清楚了。

依据当年民工“棺壁上有鸟、兽、勾连云纹图案,4个人脸铜面壳分别挂在两边板壁上,两头挡板挂有虎头铜面壳”等说法,西林县博物馆用木材复制了一口“铜棺”,在展厅里展示。然而,当年曾亲眼见过铜棺的谢居登对这个粗糙的复制品并不认可。

曾经亲手绘制草图期望恢复铜棺原貌的谢居登,如今只能用诗句来表达心中的遗憾了:“几番心愿未偿,一切期望成哀……”

一副携带着句町古国诸多历史文化信息的铜棺,于46年前显露真容,却在人们贪婪的抢夺和无情的重锤下四分五裂,化作一团历史迷雾,飘然而去……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