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金融创新助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企业跨国联姻

 金融创新助力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谭卓雯

■阅读提要: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区的金融需求和金融服务逐步升级。与此同时,随着沿边金改的深入推进,创新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纷纷落地广西,为广西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以及提高广西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提供了强大金融动力。

1 跨境金融助力企业“走出去”

作为一家年销售收入逾100亿元,海外业务遍布北美、欧洲、中东、亚太等地区的广西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遭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柳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入了重点资源,经销商总数超过70家,“一带一路”区域销售收入占公司出口总收入将近60%。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随着业务量的提升,柳工有效管理全球销售公司资金的难度也不断增大。

2014年,国家关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的政策在全国推广,中行广西分行及时向柳工提供政策解读,并积极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广西分局为柳工争取试点企业资格,柳工的烦恼终于迎刃而解。

2014年12月,柳工成为广西第一家获得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资格的试点企业。中行广西分行为柳工开立了全球外汇资金集中账户,并依托这一平台,为柳工办理了海外直待、内保外贷、协议融资等贸易融资产品。今年5月,经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同意,柳工取得开展跨国公司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资格,打响了全区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的头炮。

“在银行的帮助下,我们优化境内外各成员公司的资金配置、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走出去的信心更足了。”柳工有关人士说。

在沿边金改深入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今年我区跨境金融创新频频出新招。先行先试的金融政策为我区企业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进行跨境资金运作带来了不少红利。

对于外资企业意愿结汇政策在广西的落实,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高涌桎赞不绝口:“过去外汇资本金打进来后马方企业要直接提款转换成人民币,去年广西实施意愿结汇政策后,马方企业可以根据汇率变化选择结汇的时间,既方便灵活,又为外资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据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统计,今年1-8月,全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0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5%,经常项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在西部十二省区、八个边境省区长期保持第一;至2015年8月底,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已有13家企业从新加坡、泰国等境外银行融入资金,贷款签约项目19个,签约合同金额55亿元,提款金额46亿元。

“近年来,我区通过开展跨国公司资金池试点以及资本金意愿结汇改革试点,大力支持企业海外募集资金等,推动跨境资金划汇成本降低了80%左右,有效节约了企业的换汇成本和时间成本。”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说。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