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 > 中国梦-梦想进行时 > 高清图集 > 正文

[梦想进行时]:壮乡农民寻梦50载 终成“壮乡画作名家” (17/18)

2015年10月14日 22:51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廖志荣 编辑:覃晗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在赵大宜的家里,环顾房间四周,竟是挂满了琳琅满目的画作,画的不是春耕秋收、采桑捕鱼,就是舂米织布、田园风光,都是些农村阡陌间的寻常事。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廖志荣摄

    广西新闻网靖西10月14日讯(实习生 廖志荣)在风景如画的靖西旧州古镇,有一名家喻户晓的农民画家。50多载寒来暑往,他忙时耕田,闲时作画,不但将每一分壮乡田园的盎然深烙在心中,还让每一缕田间阡陌的诗情纷飞在画纸上。他叫赵大宜。

    近日,笔者有幸在旧州古街深巷的一户古朴的农家里遇到了这位老人。他微微佝偻着身躯,静静地坐在画板前,眯着眼,再对一幅山水油画细细雕琢。老人手握着画笔的手已经粗糙干裂、布满老茧。再环顾房屋四周,满目春耕秋收、舂米织布、街坊巷道、山水田园和古镇上村民们阡陌间的寻常事,让记者感受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温度。

    创作间隙,老人向笔者讲述了他与绘画结缘的故事。1962年,23岁的赵大宜在田耕时遇到了当时带领广西艺术学院学生到旧州古镇采风的知名画家、原广西美术协会主席邵伟尧。邵伟尧到旧州采风的那段时间里,赵大宜每天形影不离地跟着他在河边画画,甚至还做起了他的私人“模特”——到河里划竹筏、撒网抓鱼,久而久之他俩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赵大宜也逐渐被绘画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旧州古镇上连一支画笔也没有,邵伟尧就从南宁把各种美术资料和绘画用具寄给赵大宜。赵大宜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并一发不可收拾。

    改革开放后,赵大宜本有机会吃上“皇粮”到中央美院研修,可因为已经成家,赵大宜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妻儿在,不远游。但我仍下定决心要成为边陲壮乡农民中最好的画家。”赵大宜说。

    只要稍有闲暇,赵大宜就会直奔到河边、山腰上踩点作画,甚至对干农活这“第一要务”都不那么上心了,许多村民认为赵大宜不务正业,可他仍然义无反顾。“这场梦,我一做就是50年。”一手耙田、一手作画,赵大宜布满皱纹的脸上写尽了他大半辈子的坚忍与执着。

    时光荏苒,旧州古镇的田园阡陌黄了绿,绿了黄,赵大宜也从一个热情似火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翁。50多年来的执着追求,他终于成为了壮乡画坛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部分作品获得了国家、自治区奖项,多幅作品在国家级、省级等刊物刊登,一些作品远销海外,被博物馆收藏。

   记者离开时,老人坐在高处,眺望着他无数次走过的那片土地。老人笑了,爱意满满,意味深长。

 
 
 
 
 
 
 
( 17 / 18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