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留住岁月的忠良

  看见忠良村时,我心里禁不住轻轻一颤。

  这个村子实实在在。周边的田野间隔种有些庄稼,大都是初春的时令蔬菜,生菜、萝卜、莴苣、芥蓝,正绿油油生长着。有些鸡,这儿几只,那儿几只,零零散散地埋着头觅食。人来人往的,它们没有一丝惊慌,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入了村子,更诧异于它的模样。那些农舍,就沿着路边砌,大都不高,就一层,坐向不一,大小不同,都是砖墙瓦顶,木门木窗,甚至还有泥砖墙,很古旧的样子。日晒雨淋,风吹雨打,瓦面已经发黑,墙壁斑驳陆离,满是岁月的留痕。那里没有新砌的楼房,没有刻意的假山和亭池,一种纯粹的乡村的样子。

  所以心颤,所以诧异。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的附近,难得见到还保持着如此纯粹的村子。

  纯粹的东西往往让人喜欢,往往让人怀旧。

  让人喜欢、让人怀旧的东西还不止这些。整个村子,都种满了树。树身都不高大,而树干曲轧,枝丫婆娑,看着便觉得亲切。它们或偎依在屋边,茂密的叶子,覆盖着瓦顶,或越过围墙,伸到院子里去了,这屋就多了一份生气,多了一份清静;它们或独立于路边,亭亭的姿态,守候状,这路就多了一份清凉,多了一份抒情。

  有些农家,就在院子里,搭上一个架子,让葡萄藤或丝瓜藤、南瓜藤在上面任意地攀爬。到了成熟的月份,这葡萄果、丝瓜、南瓜便从瓜棚上坠下来,这院子便见阴凉,还有一种画意。有的屋边,空着一块地,他们便用竹竿围拦起来,把地翻了,种上葱花、蒜苗等,食时,随手一摘,即可。

  这是一个留得住岁月的村子。它让人怀想过去,让人追忆过去,让人沉浸在逝去的年月中回味那种淳朴、安静的日子。

  在一些屋子里,我们看到了一些历史的印记。

  上世纪50年代初,这个村子突然来了些有头有面的人物。他们就驻扎在这里,整整两年。那时是南宁市郊区开展的农村土改运动,组织派来了广西省省直土改第二工作团。如今的村子还保留着部分当年那些文化界名人住过的老房子。那些房子,烟熏火燎,横梁和柱子已失去了原有的颜色,裹着一层黑烟。想必当年,他们就聚在这些房子里,谈文论诗,说古论今。

  还有个“知青园”。这是一排平房,门前是一个砌了围墙的院子。里面的墙根栽有些花草,中间还砌有个石台。当年,有一群南宁的知识青年响应号召,到这里插队,就住在这个屋子里。那是一群离开了家庭父母、聚集在一起生活的孩子。白天,他们跟随着农民,下地干活,翻地、犁田、插秧、种玉米、种蔬菜;傍晚,太阳下山的时候,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了,然后,燃起自己砍来的柴火,煮饭做菜。炊烟轻轻地升起,聚集在屋里一时难以消散,有点呛人,但那是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啊。卸下了农具,大伙聚在一起,一顿饱餐,一天就这么过去了。那时,他们一定很懵懂,一定很孤苦,但他们在这里用青春激情书写了那段历史。

  如今的忠良村,仍是一种闲散、疏松、古朴、安静的模样。忠良村的人慢条斯理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那是一个能留得住岁月的村子。所以,忠良村的人活得有滋有味。

  如今忠良村成了景点。就在南宁西郊的石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