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存量:
传统产业生机勃发
在广西,钢铁、石化、有色、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板块体量较大,在相当长时期内对经济增长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十二五”期间,广西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由“铺摊子”转为“上台阶”,成效明显。
到2014年,成品糖、微型汽车、轮式装载机、柴油内燃机、多功能乘用车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人造板产量排名全国第3位,蚕茧产量占全国的44%,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桑蚕丝产量占全国的25%,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广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茧丝主产省区。
千亿元产业由2010年的3个(食品、汽车、冶金)增加到2015年的10个(食品、汽车、冶金、石化、机械、建材、电力、有色金属、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千亿元工业园区从无到有。
“十二五”收官之年,柳钢喜讯频传:企业生铁、粗钢、钢材年产量齐上千万吨历史新台阶;2015年,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MPI)发布“2015年度中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测评结果”,柳钢列第13位,与宝钢、河北钢铁、沙钢等前20位的钢铁企业组成第一方阵。
■短评
迈开大步奋力前行
子 午
2015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标志着我区“十二五”胜利收官。
回望“十二五”,我们执著前行,一路克难攻坚,留下了广西奋力拼搏、科学发展的精彩故事。盘点“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发展的每一段历程与布局,总结成绩,分析不足,积蓄力量,开阔视野,才会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顽强的斗志,面向未来,迈开大步,奋力前行。
“十二五”规划实施五年来,面对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挑战,全区干部群众、各行各业全力以赴,奋力拼搏,为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智慧。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升华了广西人的精气神,丰富了广西形象的内涵。珍惜共同奋斗的精神财富与积淀的文化血脉,并转化为我们奋力前行的强劲动力,才能够不辱使命,形成命运共同体,把广西的事情办好。
中央明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的新使命、“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这为广西“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打下坚实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展望2016年,我们要按照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着力抓好今年经济工作10个方面的重点,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我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 上一页 |
| 第 [1] [2] [3] [4]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