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 打造不夜书房

 编前语:汇聚社情民意,传递“两会”好声音。2016年广西“两会”召开,广西新闻网从1月19日起,陆续推出2015年及“十二五”以来广西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新亮点,向参加广西“两会”的代表、委员递交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信息,并传递“两会”好声音。

广西新闻网记者 冼妍杏

南宁室外雨棚式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江南区亭江路服务站。广西新闻网记者 冼妍杏 摄

江南区的室外雨棚式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广西新闻网记者 冼妍杏 摄

“十二五”期间,广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区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近日,南宁市5家室外雨棚式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放试运行,这是文化惠民和为民办实事举措之一,为市民建设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并免费开放。

南宁市民小韦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她家虽然离南宁市图书馆有点距离,但爱看书的她也还是经常来图书馆。“平时很喜欢阅看医学方面的书,没想到这个24小时自助图书室的书籍种类这么多,比较生僻的医学类图书都能在这里找到。”小韦表示,她关注了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每当有新书的时候,都能在第一时间看到。一听说南宁市现在逐步建成并运行了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她希望这样的图书馆能早日开到她家门口,随时享受阅读的乐趣。

作为图书馆延伸服务和高新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重大突破,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图书馆为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模式,提供了集自助借还书、阅览、自修、无线上网等多重便利为一体的综合空间,而这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随时随地的享受阅读的乐趣,这些“大书房”也使南宁书香味更加浓郁了。

南宁市图书馆副馆长陆庆表示,每一个自助图书馆的选点都是经过仔细考量的,上架的书目也各有侧重。“比如设立在商业中心自助图书馆,就会多放置文学、育儿类书籍,设立在居民区的自助图书馆则有较多的保健养生和烹饪类书籍。”陆庆介绍,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还将在企业、学校、交通轨道、文化中心等地加大推广,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和喜欢上自助图书馆。

据了解,广西共有32个“三馆”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项目储备库,总投资约31.38亿元,新建、改扩建面积约22.8万平方米。到2015年底,防城港市图书馆、贵港市博物馆、玉林市博物馆、来宾市文化艺术中心等50多个场馆顺利建成。列入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迄今为止已建设7079个,覆盖全区近50%的行政村,完成投资额达到26亿元。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流动文化服务、区域文化联动一体化开始逐步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