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要闻 > 正文 |
85后研究生毕业回乡创业 古法制糖打造甜蜜"乌乡" |
2016年02月02日 06:37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编辑:邓达 |
|
阿庆(左一)和他的返乡创业团队。 新春走基层 为让外出闯荡的年轻人在家门口挣钱 为使老人孩子不再孤独留守 一名85后研究生毕业后回乡创业 古法制糖 打造甜蜜“乌乡”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农芝 文/图 核心提示 垌心村不像一座村庄。这里,水泥路直通村庄;这里,村路有路灯,小卖部开有WiFi;这里,不少村民“宅”在家中,上网卖特产挣钱。近年来,因为一群返乡创业的青年执着于再造故乡,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垌心村充满了现代气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深刻影响着村民的生活。 垌心村说到底还是座村庄。它是贵港市生态示范村,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传统老宅和现代楼房交相辉映,原生态的环境记录着村子的发展变迁。村庄周围的田野里,一簇簇密实的稻梗仿佛还在述说着早前秋季的丰收景象。 这究竟是一个拥有何种面貌的村庄,村民们又是如何打造自己理想中的“乌乡”? 创业·返乡 研究生返乡 发展特色产业 从南宁市区出发,由埌东高速路口往北海桂林方向走,进入G81高速往贵港方向,到云表出口下高速,再沿着二级公路往贵港市覃塘区方向走约20分钟,就来到了贵港市覃塘区五里镇垌心村。记者驱车全程两个小时,水泥硬化道路直接开到村里,一路畅通无阻。 进入垌心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侧的稻田,田地里收割完的稻梗依然挺立着,再加上菜地里连片绿色的点缀,村里显得生机勃勃。村口不远处有一座占地约一亩的厂房,这是垌心村村民自己的项目——乌乡红糖坊。村民们节前正在加紧赶工,以满足春节期间来自上海、深圳、厦门等地的古法红糖订单需求。 乌乡红糖坊让很多村民感受到了回乡创业的希望,也或多或少改变着村里年轻人的择业观和生活方式。乌乡红糖坊项目负责人岑瑞庆,是土生土长的垌心村85后年轻人,村里人都亲切地叫他阿庆。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阿庆义无反顾回乡创业。他说,农村其实有很多发展机会,垌心村自古就是蔗糖产区,发展古法红糖项目有先天优势。 阿庆带着古法红糖项目发展计划书一回到家乡,立即得到了村里几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响应。就这样,2015年10月,乌乡红糖坊建成,并注册了“乌乡”商标,乌乡成为垌心村特色农产品的一个标签。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