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新春走基层】踏上故土遵义 我的红色寻根之旅

 

      走访花茂,感受红色基因传承

 

 

遵义市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 广西新闻网记者 王莹摄

 

      也许是职业敏感,记者发现,作为贵州省第二大经济体的遵义市尽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与广西南宁市还有着一定的距离,但遵义市从上世纪末探索的“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四在农家”创建工作,已经成为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有效载体,使全市85%的农民受益。

 

      2月11日,记者以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遵义考察时探访的遵义市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为切入点,对该村的扶贫工作进行了走访。

 

      据了解,花茂村原叫“荒苗田”,2014年以前,是一个地瘦人穷,水、电、路不通及庄稼长势收成极差的典型贫困村:出门靠走路,干活靠力气,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5500元,生产生活环境相当恶劣。2014年,该村被遵义县列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升级创建试点,按照整村推进,小康建设引领及精准脱贫的要求,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依托丰富的红色基因资源,充分挖掘红军长征时在当地召开的苟坝会议本土文化元素内涵,打造继承革命传统的富裕乡村、最美田园。

 

        在花茂村旁的红军长征时重要的苟坝会议会址,记者看到土墙上留存着80年前的红军标语:“穷人要翻身,就来当红军”,“跟着共产党,穷人有幸福”;80年后的今天,在花茂村红色之家院坝,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座谈时明确指出,农民的钱袋有钱了,脸上有笑容了,才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好了。纵横80年,无论是打江山还是坐天下,共产党给中国人民的承诺就是要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记者通过走访,初步了解到花茂村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推动脱困扶贫的一些大数据:花茂村为全村的165户贫困户建档立卡,找准贫根;建立了300亩高效农业种植园区;围绕苟坝会议会址,完成了民居新建、改建及美化共880栋;建成农家乐18家、乡村旅馆42家;累计建设了旅游用道16公里;2015年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全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0万元;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13000元。记者看到,春节期间,大量本地和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如今,新的花茂村以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气净、民富、心聚、政通、人和”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遵义市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村民王治强经营的农家乐“红色之家”。  广西新闻网记者 王莹摄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