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张冠年
“一厅三房,厕所也是政府帮建的,面积有70多平方米,相比之前住的房子,真是天壤之别。”2月17日,领着记者到他刚刚入住不久的房子,黄正军十分开心。
今年65岁的黄正军是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西凌村的低保户,此前独自住在两间破旧的泥坯房里。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的实施,让他住上新房。回想当年的居住环境,老人很感慨:“以前住在危旧房里,阴暗潮湿不说,每逢刮风下雨便提心吊胆,现在好了,房子宽敞明亮,住起来既安全又舒适。”
黄正军老人喜圆安居梦,得益于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的实施,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是钦州市去年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之一。去年以来,该市继续深入实施“惠民生”发展方略,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为民办实事工程实施,解决了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统计,2015年钦州市为民办实事10大类共65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9.57亿元。其中,社保惠民工程投入9.32亿元,健康惠民工程投入13.84亿元,教育惠民工程投入2.96亿元,强基惠民工程投入3.39亿元,安居惠民工程投入15.86亿元,农补惠民工程投入2.77亿元。
通过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该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去年,该市在小街小巷安装路灯619杆,改造人行道盲道4万平方米,修通村屯道路94公里,完成4个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绿化322个村屯,解决12万人饮水安全困难问题,建成46个农村便民候车亭和公交候车亭、5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5个镇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家示范农家书屋,更新320家农家书屋出版物,有效提高了城乡群众生活质量。
改善民生必须着力解决“三农”问题。钦州市通过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力度,使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去年该市共整治农村土地1074亩,改造防渗渠道200公里,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7.5万亩,治理中小河流3公里,完成1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补贴购置各种农机具1.22万台,补贴61.17万户种粮农民1.7亿元,直接补贴16.7万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区农民8163万元,为1.19万名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人员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民办实事的有效实施,还织牢了当地民生保障网络。去年钦州市共建设公租房、边远地区教师周转房等保障性住房3736套,改造农村危房1.49万户,按月为35.4万名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为23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发放补助,资助特定普通高中学生、中职学生、贫困大学新生等各类学生19.57万人次。同时,继续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利用基本医保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切实减轻了群众大病医疗负担。
对于大病保险惠民政策所带来的实惠,家住钦南区文峰南路的陈梅深有感触。3年前,她被确诊患上尿毒症,每周需要到医院做一两次透析治疗,去年她又到南宁一家大医院做了换肾手术。
“13次出入医院,有票据的花费就达47万元。”回想因治病产生的费用,陈梅仍觉得可怕,但政府的卫生医疗政策助她渡过难关。“13次报销,总金额30万元,其中新农合报销10万元、大病保险赔付20万元。”陈梅说,“要是没有这些惠民政策,我们一家恐怕难以渡过这道难关。”
■海豚之声
合力写好民生“答卷”
黄 冠
累计投入资金49.57亿元,完成为民办实事10大类65个项目,去年钦州市向人民提交了一份成绩不俗的民生“答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件件落实。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为民办实事的落实,体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全区各地每年都会集中力量办好若干件重点民生实事,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随着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实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为民办实事,宗旨在为民。为民办事需要了解群众需求,在制定为民办实事的项目盘子时,始终站在群众角度去想,朝着群众需求去做,围绕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入手,推进民生和实事工程步伐。
为民办实事,关键在务实。知屋漏者在宇下,为民办实事要有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的为民作风。各部门要从实情入手,从实处着力,做到办一件、成一件。为民办实事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定位民生标准和时间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稳步推进,不喊空口号、摆花架子,更不能打着“改善民生”的旗号建设形象工程、奢华工程、浪费工程。只有务实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