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香港“赏心乐食”美食文化节 > 文化广西 > 正文

高清:罗城举行仫佬族传统婚礼 (3/18)

2016年03月01日 10:01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廖光福 韦如代 蒙增师 编辑:蒋晓伶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2月27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中石村上南岸屯一户仫佬族人家举行仫佬族传统婚礼,婚礼迎亲队伍穿着仫佬族服装、挑着礼品前往新娘家迎亲。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廖光福摄

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廖光福 韦如代 蒙增师  策划:潘晓明

2月27日,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中石村上南岸屯一名仫佬族男青年与四把镇新印村陈家甫屯一名仫佬族女青年举行仫佬族传统婚礼,简朴而富含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婚礼引来众多群众围观、拍照、点赞。

仫佬族男女成婚一般要经过说亲或走坡、相亲、合八字、看屋、过礼、迎亲成婚等环节。举行婚礼当天,男方派人由押礼公、媒人、迎亲姑、挑担童组成的迎亲队伍,带着彩礼,挑着送礼的公鸡及其他礼品,到女方家迎接新娘,女方家在这天则设酒宴款待迎亲客人,并请房族、姻亲、送亲客作陪;酒宴后,穿着打扮得一模一样的“送嫁十姐妹”及亲戚朋友,陪伴着新娘,带着陪嫁礼物,随着男方迎亲队伍前往新郎家。

婚礼当天,新郎家洞房里不铺床,只摆一张桌子供新娘及送嫁姐妹聊天、吃饭,新郎新娘当晚不会面、不同房。第二天早上,新娘敬茶后即与同伴回娘家。到来年春社这天,新郎家就派人把新娘接来与新郎同房,此后就有一段长长的“走媳妇路”过程,直到有了小孩以后才在夫家住下来。如今,也有三日后把新娘接到新郎家同房的习俗。这一习俗有史料记载,清举人林国乔技词咏道:“洞房花烛不须排,婚事东乡礼最乖;晚下进门清早去,明年春社我才来”。道光六年的《天河县志》也记载:“女家三五十人送之,新妇以伞自覆,步行到婿家,过宿即归,不与夫会合。此后过社日、插秧日、收禾日方住夫家。”

据了解,仫佬族婚俗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3 / 18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