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梁 宇 何邦尧
“清明节”前夕,组织党员到烈士纪念碑前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三月三”期间,组织党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和各级“十三五”规划等;“五一”前夕,开展新任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培训,并组队到谭寿林故居等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廉政教育学习……
“今年以来,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针对不同党员群体,创新活动载体,让辖区广大党员争做落实的先锋、担当有为的先锋、创新发展的先锋和乐于奉献的先锋。”港南区委书记杨亚俊坦言。
1 “微梦成真”解难题
“集体上党课、学习最新理论的机会真的很难得,既拓宽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渠道,同时解决了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学习难问题。”江南街道廉石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卓献说。
近日,该区直属机关工委书记吴雪梅为廉石社区的党员干部带来了一堂精彩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党课结束后,吴雪梅主动到廉石社区“微心愿”墙认领了3个“微心愿”,并现场承诺近期帮助解决。廉石社区困难户莫先生需要25公斤大米救助,直属机关工委立即组织党员落实。
港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庆和介绍,今年以来,该区把机关党员干部进社区开展“微梦成真”活动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提高党员进社区为群众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增强了机关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效。
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党员干部300多人走进社区收集“微心愿”;向低保户、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发送“心愿卡”200多个;开设“社区微心愿”微信群、QQ群,通过网络征集“微心愿”120个,已妥善解决93个。
2 “村企联动”促增收
为发挥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区创新开展“村企联动”活动,让企业和贫困村在组织、产业、科技、文化、人才、民生六个方面进行深入联络交流。党组织搭桥,企业利用扶贫村的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开发农业项目,发展特色农业;或通过招收扶贫村剩余劳动力到企业务工等多种形式,帮助群众拓宽增收门路,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走进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的村企共建联络中心,一张精准扶贫村企结对一览表展现眼前,表中显示该区50个贫困村全部落实结对企业,同时明确了帮扶内容、帮扶措施及完成时限等。工作人员冯英梅介绍,建立村企共建联络中心后,史丹利与八塘镇新合村、瓦塘镇南山村等两个贫困村和5个非贫困村迅速结对共建。
在公司党委带领下,开展党员义务服务100多人次,建立人才基地2个,安置贫困农民800多人,培训农民技术工人1200人,扶持淮山、甘蔗等产业16个,辐射带动周边3000多户群众增收。“大企业教会我们技术,还提供就业岗位,我们脱贫的信心更足了。”八塘镇新合村贫困户李先生感慨。
目前该区70多个企业在村企共建联络中心牵线下,与结对共建单位开展帮扶,村企在结对共建中实现双赢。
3 “无职党员”展风采
“很多地方垃圾死角清除了又会死灰复燃,但这里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我们有党员专门监督,经常巡查看有没有人乱倒垃圾、有没有人定期打扫卫生等。”八塘镇山泉村新村屯“一组两会”成员李勇萌说。
这得益于“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山泉村新村屯两名党员选择了“卫生监督”岗位,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全屯清洁干净、绿树成荫。
据介绍,“无职党员”指组织关系在村或本身是党员却没有担任干部职位的普通党员。村党组织根据党员的能力、兴趣爱好和农村工作的需要,因事设岗,以岗定人,责任到人,各展风采。
山泉村新村屯是“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先进村屯。李勇萌说,新村屯将“无职党员”分成政策宣传、卫生清洁、村务管理三大类,设置了文明宣传岗、卫生清洁岗、屯务监督岗、治安巡逻岗4个岗位。新村屯自实施这项制度以来,在“无职党员”带领下,环境整洁、乡风文明、社会和谐,在基层党建上成为了辖区的佼佼者。
曾庆和说:“该区现有167个村(社区),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已有80多个村(社区),共有1000多名‘无职党员’参与,构筑了打赢生态乡村建设、精准扶贫攻坚战,也成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做结合又一个鲜活载体。”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