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南疆守护者
——记那坡县天池哨所哨长凌尚前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徐顺东 通讯员 凌箐璐
中越两国交界的那坡县大山深处,53岁的哨长凌尚前扎根天池哨所36年,以界碑为伴、以哨所为家,用信念、忠诚和奉献,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
天池哨所位于距离那坡县城76公里的中越边境前沿重地——平孟镇的大山深处,海拔1200多米。当地人戏言:“能在天池住一两天是新鲜,住一两个星期是忍耐,能住上一年半载的是不食人间烟火。”凌尚前一待就是36年,被誉为“天池守护神”。
作为战争的见证者,1981年3月,刚满18岁的凌尚前听说国防民兵哨所招哨员,他毅然扛起了钢枪,从此成为天池哨所上一名“没有军衔的边防战士”。天池哨所管辖8公里的边境线,辖区内共有8块界碑。36年间,他坚持带领哨员全线巡逻,穿坏了200双解放鞋,处置边情上百起,无一失当失妥,搜集上报边情信息2000多条。
在今年1月5日儿子的婚礼上,凌尚前将自己1984年参加炮击作战的纪念品——绣有“炮火还击作战纪念、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赠”字样的两条枕巾送给这对新人。他嘱托儿子:“一旦我走不动了,你就来顶我的班。国防总是要有人站岗的,别人我管不了,我干不动时你得把这个岗一直站下去。”
在如凌尚前一样的戍边人感染下,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先后有163名边民在平孟镇国防民兵天池、旧村、弄平炮台哨所担任哨员,其中坚守5年以上的有12人,坚守10年以上的有14人。凌尚前所在的弄汤村312户人家中,就有54人报名参军,39人当过哨员。
如今,天池哨所也成为那坡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学实践基地。这里,每年都有近千人到哨所接受教育。6月25日,在天池哨所,凌尚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深深地爱上了这条边境线,愿做南疆的守护者,一直干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