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天等县开展生态乡村工作综述:椒乡的美丽“蝶变”

以“三化”助推乡村发展

该县严格按照“一通二改善三提高”的要求,开展道路硬化、村建绿化、饮水净化,彻底改变“山高石头多,出门要爬坡”的行路难现状,着力打造生态乡村。

加强乡村道路硬化工作。该县为了解决资金短缺这一瓶颈问题,创新采用“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多方筹措”筹资模式,筹措资金2.24亿元,加大对乡村道路建设的投入。目前,该县二级公路由原来的20多公里增加到现在的300多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二级路,村村通水泥路”,70%的自然屯通水泥路,50%的屯内道路实现硬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该县还把绿化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落实封山育林政策和退耕还林工程,继续推行农村沼气池建设,同时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将生态乡村建设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相结合,统筹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活动。2015年,该县实施自治区级村屯绿化示范村屯42个、一般村屯490个,都已全部竣工,累计种植3.3万株树苗,森林覆盖率达到60%;全县沼气池入户率达到88.4%。今年以来,该县共实施村屯绿化665个,种植坚果苗木、降香黄檀、香樟等珍贵树种7.3万余株。

在饮水净化方面,2015年,该县积极筹措资金954.34万元,实施人饮工程建设项目32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1.6万人。同时,在县水厂建设农村饮水安全质检中心,完成“念向-伏慢-那利”水库联通工程。

以机制促使美丽常在

该县强化“生态乡村”长效管理机制,引导各村屯成立“三化”管理理事会,由理事会具体带领开展各项生态乡村建设活动共同建设美好生态家园。目前,该县1310个自然屯都落实“三化”管理员。不断完善“三化”长效管理、村规民约、生态文明等制度,解决好“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该县深化“干群共同行动”模式,实行一名监督员联系监督10户村民开展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的“一联十”方式,组建124个驻村工作小组,选派568名党员干部进驻村屯,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生态乡村”建设活动持续开展。该县还制定出台相应的生态环境卫生监督、奖惩制度,积极创建评比活动,奖励优秀清洁户和护管人员,对违反生态卫生管理制度的人员进行张榜公布、通报批评。通过监督与奖惩并举,促使广大群众逐步改变陋习,养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