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优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新闻现场】下小河宛如一条美丽的白玉带穿村而过,青山含翠,流水潺潺,花香缕缕,村美人欢。穿行在美丽的田野上,移步换景间每一个视角都是一幅写意的生态山水画,在陶醉于美丽风光的同时,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创造美的神奇力量——这就是龙圩区龙圩镇大恩村四龙自然村。
【延伸阅读】龙圩区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实施上、下小河治理工程,将水患治理与美化环境,道路建设相融合。推进大坡、广平、新地镇小城镇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按照划定的重点开发区和农业发展区的空间布局,统筹谋划人口、土地开发和城镇化发展布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政、投资、产业等政策,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分类分级绩效考核体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的“多规合一”,强化空间管控和发展的延续性。
【记者点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基础,让人们能获得清洁的大气、卫生的饮水和安全的食品,是政府的责任与义务。龙圩区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的“多规合一”,充分体现了当地党委、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将有力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4 善合作,实现区域开放发展
【新闻现场】2014年,龙圩区与广东云浮市郁南县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强化区域交流与合作。随后引进的广东温氏现代农牧业养殖项目已于去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各项建设正加快推进。项目达产后年上市肉羊10万头、肉鸡5000万羽,产值达8亿元,可带动两广地区3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依托这个养殖项目,可带动当地名优水果、中草药、蔬菜等优势农业发展。
【延伸阅读】龙圩区组建专门的产业招商团队,精心策划龙圩区招商活动,重点面向粤港澳、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合龙圩区位和产业基础实际,采取多种模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外商以并购、增资扩股、利润再投资等多种形式扩大投资,推动民营企业与外资开展投资合作。完善招商引资后续跟踪服务机制,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该区还优先承接制造业、服务业转移,打造符合区情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契机,积极构建桂台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共同建设面向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整合珠江-西江流域和高铁沿线文化、生态、民俗等旅游资源,串点成线,共同打造岭南文化和山水生态休闲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记者点评】开放发展是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龙圩区采取多种模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打造符合区情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积极构建桂台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既充分发挥了龙圩区良好的区位优势,也将在开放合作中持续增强当地经济发展的活力。
5 谋福祉,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新闻现场】近日,龙圩区政府和广西梧州业胜茶业公司签订了“茂圣六堡茶助力脱贫攻坚”合作协议。业胜公司计划投入1.8亿元,用8年时间在龙圩区4个镇建立生态有机茶园示范基地,项目将带动26个贫困村及周边农户增收、就业,促进周边农民种植养殖增收。
【延伸阅读】龙圩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谋划部署,按照“上下联动人人有责、粗粮细作精准帮扶、软硬兼施全面突破、长短结合谋划长远、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点面结合全面铺开”的脱贫工作总体思路,实行区、镇、村、组、户五级联动。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强力推进多元脱贫方式,在基础脱贫、产业脱贫、金融脱贫、教育脱贫和社会帮扶脱贫上下功夫,落实一户一策、一村一方案帮扶措施,整合道路交通、美丽乡村、农田水利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优先投向贫困村、贫困户,集中力量确保今年如期达到脱贫摘帽认定标准,2017年全部完成剩余的12个贫困村和3003人脱贫摘帽的任务。
深入实施教育强区战略,优化学校布局,推进苍海小学、中学建设。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着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推进西江博物馆、苍海大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
【记者点评】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龙圩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的做法,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 上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