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交管部门参观南宁交警缴获的电动自行车假牌。劳艳燕 摄
整齐排队等候,机非隔离各行其道。2014年以来,我市在全国率先推行“以学促管”电动自行车管理模式,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井然,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和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死亡率大幅下降。5月12日,全国依法治理城市道路交通严重违法行为座谈会在我市召开,电动自行车管理“南宁经验”被外地城市观摩学习。“电动自行车要管起来,在这个方面,南宁走先了一步。”当天上午,实地观摩了南宁两大路口管理后,山东交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有感而发。
电动自行车管理是当前全国城市交通治理普遍面临的难题。数据显示,目前南宁市区电动自行车多达165万辆,平均每2名市民就拥有一辆,出行比例达到33.98%,主干路断面流量每小时1.2万辆,出行密度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市180万辆机动车、3400多个施工点的巨大交通压力下,电动自行车加重了路网负荷,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
不仅如此,对于频频闯红灯、占道通行等电动自行车交通乱象,市民很是诟病。对此,2013年8月,我市开始对全市范围内的电动自行车进行上牌登记,利用半年时间集中完成了108万辆电动自行车的注册登记工作。并从2014年7月开始,对新入户的电动自行车,上牌前车主要参加交通安全学习;对已经上牌的老车手推行“以学代罚”机制,不遵守交通规则将进行现场学习。同时,通过设置非机动车待驶区和机非隔离等精细化管理措施,规范道路交通秩序。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治理,南宁电动自行车守法率大幅提升,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昨日上午,在民族朝阳路口、友爱立交桥底,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广西6省市区交警总队及长春、杭州、合肥、福州、济南、深圳、南宁、成都、西安、贵阳等10个城市交管部门,实地参观了南宁路口交通治理,以及电动自行车管理的经验做法。只见交叉路口处电动自行车排队整齐、自觉在非机动车道内依照信号灯通行,井然有序。
山东省交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一路听介绍,一路盯着路口交通秩序观察。他告诉记者,山东电动自行车拥有量不大,“但电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很多老百姓有这个需求,应该要管起来,管好才行。”了解了“南宁经验”后,他感慨地说:“南宁,在这方面走先了一步。”
“电动自行车管理疏堵结合,以学促管,做得很好。交叉路口精细化管理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公安部交管局副局长王金彪在座谈会上对“南宁经验”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南宁在管理电动自行车方面不但严格处罚,而且注重从完善交通设施、提高交通参与者法规意识着手,以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本报记者劳艳燕
●记者手记
意识领先一步,管理才能走先一步
有勤政为民的意识,处处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是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才有管理领先一步。有勤政为民的意识,处处以为民办实事要求自己,才能持之以恒,不是一阵风过,才有效果领先一步。
南宁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60万辆,是南宁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面对这一庞大的出行需求,南宁交警部门绝不能不顾群众需求“一禁了之”,但也不能任其肆意发展,搅乱城市交通秩序,加剧交通拥堵。
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治理,电动自行车“以学促管”已成常态化管理。如今的南宁,尽管电动自行车数量庞大,位列全国前列,交通却井然有序,且违法乱象、事故率均大幅下降,“南宁经验”独树一帜,堪称精细化城市管理的优质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