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要闻 > 正文

北海崛起三大千亿元产业背后:精准招商打赢翻身仗 (2)

2016年07月25日 06:54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邓盛龙 曾俊峰 编辑:利雪娟

精招商构建完整产业链

今年7月8日,赴粤驻点招商期间,北海工业园区与深圳市宏康大伟科技有限公司在会上签订了3D显示及关键部件生产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5亿元,该项目填补了我区电子信息3D显示领域空白;今年1月11日,13家来自东部地区的知名电子企业“抱团”扎堆落户北海工业园区,总投资达12.6亿元。在入驻的13家企业中,有9家是“链条式”进驻发展。

这是该市着力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围绕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重点精准招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围绕三大千亿元产业进行精准招商,越来越多“链条式”企业进驻落户。

电子信息方面,仅在2015年就引进了世纪联合公司显示器一体机生产项目、京凯达公司智能终端产业园、嘉信高公司智能充电及LED节能照明产品生产项目、星源公司LCM液晶屏生产项目等一批电子信息项目;通过高新技术创业园、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吸引了新加坡电信、广西华成扬名传媒公司等多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入驻。

今年4月19日,总投资177亿元的中石化LNG广西接收站项目正式投产,石油化工产业再上新台阶。围绕中石化产业园的产业配套及产业链条需求,引进了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项目产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华电福新广西LNG燃气热电工程项目、亿条编织袋扩能改建等项目。依托北海诚德新材料产业园的发展,该市就不锈钢等新材料上下游产业进行精准发力,引进年处理600万吨不锈钢废渣项目、诚钢矿渣综合利用扩能等项目,临港大工业产业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通过精准招商,该市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产结构由2010年的22∶42∶36调整为2015年的17∶53∶30,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得到了有效实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365.9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870亿元,年均增长39.6%,工业化率由2010年的1.66提高到2015年的2.85,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新政营造亲商氛围

有了三大产业的强力“吸附”及亲商氛围渐入佳境,在北海,“以商招商”现象尤为引人注目。

“中国电子引进了长城电子,长城电子引进了景光电子,景光电子推荐了三诺、朗科,三诺又带来了一些配套和关联企业;永昶电子吸引了知名下游企业建兴光电公司进驻,并带动1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惠科公司引进了为其配套的数据线材、注塑五金产业等多个配套项目。”北海市招商部门有关负责人如数家珍地说:“很多项目,我们现在是‘无为’式招商,只要把好关做好服务就好。”

“我们愿意来,留得下,除了看中北海已具规模的产业链式发展,更重要的是北海的亲商、重商氛围。”建兴光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如今,电子产品类公司普遍面临招工难问题,从北海市委市政府到园区,都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公司每年用工量4000多人次,园区就给我们招了1/3!”如今,建兴集团已将其广州基地的所有薄型光驱生产线迁移到北海并建成投产。

项目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得益于该市政府角色的转换,通过制度建立亲商、重商机制与氛围。该市在全区率先实行“三证合一”。今年以来,该市非行政审批全部取消,行政审批项目从638项减少至261项,精简率达59%。

为促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该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发展工业方面,该市设立了每年1亿元的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在发展旅游方面,设立了每年1亿元的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帮扶中小企业方面,实施了“惠企贷”和“助保贷”等金融支持措施。

项目引进后,企业商家最关心最希望的就是项目尽快建成达产。为此,该市专门制定《北海市“四定”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对重点项目严格按照定人员、定职责、定时间、定进度的“四定”办法,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督查、严格考评。在“四定”办法这根指挥棒下,一个个“建设加速度”项目诞生:北海林纸一体化首期工程项目从开工到达产仅用了18个月,是斯道拉恩索集团建厂最快的项目;2013年,占地800亩、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广西三诺智慧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建成、当年产出,创造了广西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建设的“三诺速度”;中石化北海炼化项目一期工程自2010年3月动工,也仅用了18个月就建成投产……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