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要闻 > 正文 |
广西加快生态经济发展:将金字招牌变为经济"金牌" (2) |
2016年07月26日 06:32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编辑:刘晓彤 |
|
农林优势: 观念一新绿变“金” 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的七百弄乡,山弄其实不止“七百”,而是数千——连绵峰丛基座相连,四面环围,中间深凹,形如锅底。在传统观念中,“七百弄”几乎是穷山恶水的代名词。进入新世纪,人们发现,像七百弄这样人烟稀少的“穷山”,其实都是生态天然的青山;像七百弄这样人迹罕至的“恶水”,其实都是没有污染的秀水。2009年8月,七百弄获命名“国家地质公园”,成为当地人引以为傲、外地人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广西何以水土好、空气好?森林功不可没。1985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只有22.01%,为历史低值;此后全区大规模造林绿化,2015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2%——30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34个百分点,折合新造林470多万亩,至少人均新增10棵树。广西由此跻身全国最绿省区前三强,跃升最大木材产区和核心储备区。据测算,广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总价值高达1.23万亿元,约占全国总额的1/10。八桂大地数十个自然保护区,普遍成了森林旅游胜地。广西林下经济在全国开路领跑,目前已发展到5300多万亩,约占全区森林总面积的1/4,相当于在林下开辟了几乎同样规模的“耕地”。 广西人为什么长寿?因为这是中国最富硒之地。富硒农业异军突起,富硒农产品身价倍增,建设“中国富硒农业之都”,成为广西农业部门“十三五”奋斗目标。 广西猪牛羊为什么“呱呱叫”?广西鸡鸭鹅何以能“鹤”立鸡群?其实,与全国一样,进入新世纪广西养殖业迅速发展,抗生素、重金属等添加剂也在过量使用,环境污染导致建在人居集中区、河流库湖边的养殖场纷纷被迁移、关停。去年以来,特别是全区生态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以“微生物+”为核心的饲料革命、栏舍革新及固液分流等重大创新,在广西养殖业掀起生态养殖旋风。这套本土发明并应用成熟的新技术,可杜绝抗生素添加,使肉蛋奶增产提质,节水省工降成本,实现粪污零排放,获高层认定为现代农业的“广西模式”。玉林、贵港等养殖大市推广应用热潮汹涌,广西养殖业转型升级领军全国。 好事做起来未必一帆风顺。有些地方对生态养殖特别是粪污零排放还不甚了解,依然谈“猪”色变、拒“养”门外。金陵农牧集团移植“微生物+高架网床”模式,到一些县区投资兴建养殖场,环境评估并不顺利;而利用微生物处理畜禽粪便的生物肥料厂,本已正常生产多年,却被用地问题困扰至今。集团公司董事长黄雄发展生态养殖雄心勃勃,具体运作却是困难多多。不遗余力推广生态养殖的自治区水产畜牧局有关领导表示,关键在于地方干部和相关部门要有更长远的眼光,对方兴未艾的现代生态养殖“刮目相看”。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