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警察故事]南宁水警:百里邕江水 一生藏蓝情

随着城市的拓展,邕江两岸的景色日新月异,水上派出所的任务越来越重要。广西新闻网记者 邓昶摄

南宁水上派出所的所长黄任刚在检查出巡前的船只状况。广西新闻网记者 邓昶摄

操作船只驾驶的船长,是水上派出所专门聘请的人员,在巡逻中,船长驾船主要注意避开浪花对船只的颠簸影像,保证快艇的速度和稳定性。广西新闻网记者 邓昶摄

水上派出所的民警正在邕江江面进行例行巡逻。广西新闻网记者 邓昶摄

巡逻艇出巡或归来,民警都一起动手整理缆绳。广西新闻网记者 邓昶摄

南宁水上派出所坐落在美丽的邕江边,是南宁市唯一一个管理邕江水域的派出所,这个只有5名民警的水上派出所,保卫着从罗文大桥至良庆大桥40多公里的水道安全,肩负着水上救援、活动安保、流域内船舶管理等职责。

作为一支特殊的警种,水警常常游走与公众的视野之外,很少被人关注,但事实上这只队伍已有着65年的光荣历史。水上派出所现有民警5人、协警8人、船长3人,担负着邕江40多公里的水域的救援、打捞、通航、水源地保护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然而,面对这艰苦的环境,水上所全体民警无怨无悔,用默默无闻的奉献,燃烧着自己的青春,继承着南宁水警光荣的传统,践行着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所里的民警都是“包公脸”

结束了前一天值班的所长黄任刚,在和下一班值班民警做好工作交接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来到了水上派出所趸船上,熟练地清理着船上的杂物,拿起工具到发动机室里修理机器,最后来到船头,把旗杆上的五星红旗固定好。江面上30多度的高温,使得他汗流浃背,一滴滴汗水从他额头上流下来,刺眼的阳光照射在他黝黑的皮肤上,这一身黝黑的皮肤对他而言,是从事水警八年来最宝贵的财富。

大家都笑称黄任刚所长有着一张“包公脸”。黄任刚所长笑着说:“我们每天都在船上执勤,白天,狭小密闭的船舱里热得像蒸桑拿,40度对于他们来说都不算高温。实在太热了,就到甲板上吹吹风,但火辣的太阳又不放过我们,加上水面的紫外线折射,想不黑都难,别看新来的小伙子白白净净,到他们成了经验丰富的水警时,也会变成‘包公脸’。”而这个“包公脸”所长心底里却藏着一颗细腻温柔的心。

采访过程中,船长老黄走了过来,和黄任刚所长聊起了近期江边游泳群众越来越多,要多加强水上巡逻,提醒群众们游泳注意安全。船长老黄和黄任刚所长一样,有着一身黝黑的皮肤,黄任刚所长说:“这是水上人家特有的肤色,船长老黄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也曾是水上人家的一员,有着几十年的驾船经验。如今,他和我们一样,成为了一名‘水上卫士’。”

在水上派出所工作的这8年时间里,船长老黄和水警们一起搭救了200多条生命。“虽然政府在岸上为我们安置了新的家,但在我心里,邕江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所以,我想要和水警们一起,继续为保护邕江贡献我自己的一点力量。”

遇险群众的“救护神”

2016年3月15日7时许,水上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市局指挥中心指令,在邕江永和桥北端有一名穿红衣女士已跳入河里,请立即出警。接报警后值班民警迅速赶往事发地,将还漂浮在水里的轻生女子救上岸,120救护车到达后,又协助120医生将轻生者抬上救护车,及时送到医院救治。民警调查得知,轻生者自称李某文,玉林市人,因患糖尿病住院治疗,认为病治不好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民警随后通知了当事人的丈夫尽快赶到医院。

其实像这样的救援,派出所里还有很多。

2015年5月13日18时13分,水上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清川大桥底有一条龙舟翻船,多人落水,要求马上出警救援。接警后,水上派出所所长黄任刚马上出警,同时指令船长立即开船到现场救援。救援船只用了5分钟就赶到了现场,当船到中兴大桥与清川大桥中间水域时,发现河中间有很多人在呼救。当时江面风浪较大,救援船多次尝试才得以靠近。靠近落水人群时,经验丰富的黄任刚所长和船长对大家说:“不要慌张,不会游泳和没有救生衣的同志先上船!”随后,民警和船长一起把船上的救生衣全部抛给水中没有救生衣的人,逐个把人拉上船。在第一轮救援中,民警救上了12人,并快速把人送到南岸边。在第二轮救援中,民警救上了8人,有5个游泳较好的队员自己游到了北岸边。

回到岸边后,民警把所有落水人员集中到了一起,反复清点人数,当确认落水的25人全部得救后,民警才放下心来。人是救上来了,但龙舟还在水中漂流。民警又马不停蹄组织几个游泳好的队员们一起想办法,将龙舟拖到南岸边。经了解,落水的龙舟上的队员是南宁市体育专科学校体育系统的学生,他们近段时间经常在邕江中兴大桥上游练习,因风浪比较大,引起龙舟倾侧进水翻船,龙舟上的25名队员全部落水,幸得及时救援。

仅2015年上半年,派出所便成功救援了落水群众、轻生群众30多人。对于水警而言,救人是天职。而在水警身上体现的最多的,则是舍己救人这样的英雄本色。

水域安保的“守护人”

水上派出所除平时的救援外,在每年的9月、10月还要承担“两会一节”的邕江荔园水域安保任务。这个执勤点很特别,开的是一艘巡逻艇和一艘冲锋舟。派出所民警每天要实行三班倒,开着船艇在荔园住地前的邕江江面进行24小时巡逻,防范和处置从水域发生的突发性事件。

每年接到任务,水上派出所全体民警均团结一致,发挥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投入到安保工作中。白天,天气闷热,船上温度高达40多度,民警在船上就像“蒸桑拿”一般;晚上漆黑一片,蚊虫增多,民警只能靠打电筒或点蜡烛照明,同时还要忍受蚊虫叮咬,以及入夜后凉风的侵袭。虽然条件艰苦,但民警们无人抱怨。

2014年9月16日18时许,台风“海鸥”来袭。这天也正是在荔园水域安保工作的最后一天,当正在执勤的所长黄任刚接到撤岗指令后,马上组织民警和船长将船撤离岗位。当时风大雨大,大家齐心协力,起锚,返航,全身都被雨水淋湿,船长顶着狂风暴雨驾驶冲锋舟顺利返航。在种种困难面前,民警们始终选择咬牙坚守岗位,为水域的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圆满完成“两会一节”水域安保工作任务。由于水上派出所在2004年-2013年的十年“两会一节”安保工作中表现突出,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

安全防范的“宣传兵”

每到夏季,到邕江游泳消暑的市民就会逐渐增多,而因此发生溺水的报警也随之大幅上升,特别是小孩、学生在暑假期间发生的溺水事故上升较快。针对这一情况,水上派出所把如何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不仅在常发生事故的河段设立警示标志,提醒市民注意安全,而且一到假期,就组织民警开着冲锋舟沿市区30公里河面巡逻,只要看见孩子在水里游泳,就用喇叭提醒孩子们赶快上岸,还交代沿岸的菜农、钓鱼者,只要看到孩子下河游泳,就尽量劝他们上岸。同时,民警还在学校放暑假前,深入辖区校园,给各大中小学校师生上安全教育课,进行防溺水知识宣传。

水上派出所副所长玉华永、警长黄梁东曾受中尧路小学校长之邀,结合公安机关开展的“护校安园”活动,来到中尧路小学,给学校师生上了一堂防溺水知识安全讲座。讲座中,民警强调:在没有大人陪同时,小孩子千万不能私自下水游泳,邕江水下情况复杂,漩涡较多,不小心就会溺水危及生命安全。此次黄梁东警长改变以往照本宣读的方式,引用最近的案例,启用现场互动的授课方式,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受到师生们及学校领导的高度赞扬。

邕江河水的“打捞员”

常言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水能浮人,亦能俘人。被救上岸的人是幸运的,但还有很多生命最终被江水吞噬,打捞漂浮尸体,愈来愈成为民警的主要工作。

民警也是人,也有儿女情长。出警捞尸,对他们来说,每一次都是意志的考验,都是痛苦的洗礼。多年的水上救险,民警们训练有素:打捞时不能有表情,因为说不好哪个无意识的表情会被当作笑容。不能喝水,因为有时候一次打捞要几个小时,水喝多了无处方便。不能发火,即使在死者家属的谩骂声中,也要保持极度的冷静。

将尸体打捞上岸,总是在哭声中开始,在哭声中结束,面对尸体,他们也会恐惧,也有在内有有过片刻的犹豫,面对高度腐败、臭味扑鼻的残尸,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在餐桌上看到肉类,肠胃就翻江倒海,面对家属悲痛欲绝的哭喊,他们心里也会一样的悲伤。

也许,这支负责水域生命救助,浮尸打捞,维护水上船只秩序的队伍,见惯了太多人间的悲喜,所以他们才格外的豁达,团结,珍惜生命,懂得感恩。流水不腐,逝者如斯,他们经历的所有惊心动魄早已随着邕江平静的东去,但是,河心的石头不会忘记,岸边的枝杈不会忘记,落水者的家属更不会忘记,他们,就是南宁水警,用生命守卫着生命,用奉献践行着承诺,在滔滔百里的邕江之上,用大爱与忠诚书写着他们一生无悔的藏蓝深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