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万水千山只等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 网络媒体走转改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战地救护所讲述军民鱼水情 激励后辈不忘初心 (3/8)

2016年09月23日 23:27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全媒体报道组 编辑:李香莹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新圩阻击战之中,红军的部队当中涌现了众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广西新闻网记者 邓昶摄

广西新闻网灌阳9月23日讯(全媒体报道组)9月23日,“长征路上奔小康”(广西站)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来到了桂林市灌阳县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

战地救护所旧址旁边立着的石雕仿佛再诉说着红军浴血奋战的历史。救护所里,陈列着很多块展板,内容包括了:战地救护所简介、中央红军过灌阳县简介、红七军、红六军团过灌阳县简介、灌阳县的红军遗迹、遗址及文献的图文等。

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旧址位于灌阳县新圩乡下立湾村,原为该村蒋氏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934年11月底为保证中央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顺利通过灌阳、抢渡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师长李天佑奉命率红五师二团及军委炮兵营3900余人,在新圩至枫树脚长约8公里的防线上,阻击来自灌阳县城方向侧击红军的10000多名桂军。红五师以该处作为战地救护所,实时抢救了大量的受伤红军。当时,当地百姓自发给红军临时救护所做饭、送饭,抬运伤员并给伤员擦洗、包扎伤口,很多负伤的指战员得到了救治,书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好故事。  

广西日报社新媒体部编辑罗勋湖参观完旧址后深受鼓舞:“我们探访长征先辈的足迹,是要不忘历史,将长征精神融入到工作中,不忘那些不怕粉身碎骨留取丹心的英烈,不忘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006年,作为湘江战役革命遗址,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灌阳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灌阳县积极打造党性教育基地,通过开展“穿一套红军服、走一段红军路、坐一次红军船、吃一顿红军餐、听一堂党史课、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等活动,开展红色教育,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每年前来灌阳瞻仰悼念、“重走长征路”的红军将士后代、历史专家、学者及游客达数万人,呈逐年增长之势。2015年,灌阳县有关部门以旧修旧,对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进行了保护修缮与文物史料收集。

灌阳县原党史县志办主任文东柏表示:“开展红色教育,是为了增强忧患意识。要像当年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一心抗击反动派一样,继承和发扬铁军精神,使先辈浴血奋战所开创的事业代代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 3 / 8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