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铜鼓重获生机
世界铜鼓在中国,中国铜鼓在广西,广西铜鼓在东兰。
东兰素有“世界铜鼓之乡”的美誉,铜鼓是东兰民族文化中的奇珍异宝,东兰民间传承使用的铜鼓达612面,约占世界铜鼓收藏量的四分之一,中国藏量的近二分之一。近年来,东兰不断加大铜鼓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参与,引导群众兴办铜鼓文化事业;摸清家底,做好铜鼓文化“非遗”申报工作,切实有效开展铜鼓文化保护传承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了使古老的铜鼓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该县东兰镇东院小学目前已经成立了铜鼓音乐班,今后,铜鼓音乐课还将走进更多学生的课堂。
银色长寿日渐成名
东兰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是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重点县,整个环境植被保护良好,空气洁净,灰尘、微粒极少,呼吸顺畅,经测定,东兰地区常年的空气高含量负离子普遍在2万个以上,而坡豪湖泊、月亮河畔等地方则高达5至6万个,是大城市的1000倍以上。是世界闻名的长寿之乡。
东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读文化,保存良好,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无争,宁静而又和谐。东兰县长寿老人多生活在风景如画、环境优雅的乡村,一生以勤劳为本,与节俭为伴,远离不良嗜好,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即使年事已高,仍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长寿老人们始终保留不抽烟,少喝酒、适当劳动、开心生活的习惯。
近年来,东兰县充分利用进入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备选县和列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推进红水河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目前,东兰已列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三年行动计划的项目有旅游交通类、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类、景区环境整治类等三大类20项,计划总投资约18亿元。
黑色物产促进脱贫
近年来,东兰县立足实际,大力推进“人均一头黑山猪、一亩核桃、一亩板栗”的“三个一”产业工程,初步形成了“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核桃、板栗、山茶油、桑蚕、富硒米、东兰乌鸡、黑山猪等主导产业,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民增收。
截至2015年底,全县拥有核桃24.8万亩、桑园3.5万亩、板栗32.5万亩、山茶树12万亩;全年出笼乌鸡140万羽、出栏黑山猪12.3万头,仅黑山猪一项,总产值就达1.1亿元,养殖户户均增收1.38万元以上。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