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项目扶持 让贫困户甩掉“穷帽子”
“过去依靠散养几只牲畜和打零工挣钱,收入没有保障。现在好了,有了自己的红枣地,也掌握了一定的红枣管理技术,如今已有了万元收入,心里踏实多了!” 铁干里克镇英苏牧业村枣农玉素甫·托乎提感慨地说。
据了解,去年3月若羌县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铁干里克镇英苏牧业村充分利用牧民的草补资金和县精准扶贫资金购买了181亩红枣地,平均分配给了44户贫困户每户约4亩红枣地,建立了集中连片的精准扶贫基地,并邀请县林业局技术人员深入扶贫基地为枣农开展红枣管理技术培训,如今红枣都已卖完,贫困户的心里充满了希望。
卡斯木·亚森是塔什萨依村的村民,原是大山里的牧民,从山上搬下来后,住进了60平方米的安居富民房,分到了20亩土地,还拥有一座120平方米的暖圈,心里暖洋洋的,2016年仅红枣收入就达2万多元,村里还给他免费发了十几只扶贫种羊。卡斯木说:“国家的政策太好了,我们需要什么就给我们提供什么,村里给我们免费发肥料、种子和煤,还享受各种补贴,我一定好好干,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塔什萨依村是2012年在全县牧民搬迁点设立的一个新村,位于若羌县以西,距离瓦石峡镇20多公里,若羌县城100多公里,村民是来自治区级贫困村祁曼塔格村和铁木里克村,牧民迁居到此有242户823人,其中一百多户贫困户通过红枣种植、养殖等“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 ,如今都已靠技能就业脱贫走向了致富路。
自2006年年初,若羌县启动“定居兴牧”工程以来,若羌县先后整合扶贫资金8000余万元用于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塔什萨依村村里移动、联通、电信信号全覆盖,电视、自来水、电网入户率100%。村民家门口就有卫生室、文化室、双语幼儿园、集贸市场、公交车,生活条件非常便利。
2016年11月底,自治区脱贫验收核查组在检查塔什萨依村脱贫工作时时不禁赞叹,在若羌县根本分不出哪个是贫困村!
据李江明介绍,2016年,若羌县争取各类扶贫项目资金635万元,实施特色种植、特色养殖项目25个,大力推广香蒜、黄恰麻古和土鸡等枣树立体间作套种养模式。通过项目实施扶持生产,1000余人脱贫致富。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