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广西篇】之
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
---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重要讲话(之三)
4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北海、南宁等地,深入港口、企业、重点项目、创新示范基地和文化单位,考察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广西是西部地区唯一拥有出海口的省份,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区位优势。“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首先就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4月25日新华网)
广西位于西南边陲,是革命老区,是贫困地区,也是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实现广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区域经济和国家对外开放全局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广西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西“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广西各族人民要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期望,从这四个方面布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
利用独特区位,下功夫深化改革开放。广西是西部地区唯一拥有出海口的省份,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区位优势。“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首先就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互联互通、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要求更为突出,更需要走“向海经济”“向海之路”,更需要弘扬丝路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在铁山港公用码头,习近平总书记察看码头运营,叮嘱“一定要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他提出4个“一流”,即“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广西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合作多作贡献。
振兴实体经济,下功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西“在目标、任务、方式、政策、路径、举措等方面进一步前进”,重点就是振兴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当下“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着力之处必是实体经济。4月20日来到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告诫“不能脱实向虚”。当前世界经济,最根本的问题是供需关系的结构性矛盾,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提高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只有抓好制造业,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才能够使巨大产能转化为有效供给。习总书记对国有企业的期望就是,“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
追求天人合一,下功夫转变发展方式。 “十三五”期间,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广西考察的一条主线。习总书记说,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首先就应摒弃资源环境代价较大的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从海岸到内河,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就是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不断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也是今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考察中,他这样描绘广西绿色发展图景: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强调创新引领,下功夫提高创新能力。习总书记的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位。在广西考察,他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
“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习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创新和创业的关系。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习总书记说,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 创业的关键是跳出产业链条的低端,占领附加值高的研发和销售两端才有出路,必须依靠更多更好的创新为创业注入新动力;而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创业,则会不断倒逼创新,推动产业在内生动力和活力上产生根本性转变。
对于建设创新示范基地,习总书记强调要遵循创新发展规律,以高效的政府服务、有机的产业配套、先进的技术支撑,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考察了合浦汉代博物馆和铁山港码头,都与“一带一路”有着重要联系。北海具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我们现在要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国际社会广泛响应,这是人心所向。我们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中国大开放大开发,进而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李涛,笔名史鉴,广西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