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河南采访纪行之一:无“边”无“海” 妙招出彩

“秒通关”畅通“中大门”

5月25日,记者在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报关窗口,只听见工作人员键盘“噼啪”作响,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却未见一个。保税中心领导笑言,这里早已实现电子报关,货物每秒通关最高可达500单!

在“一带一路”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通关便利化是关键。河南各方与中央部委大力合作,努力畅通国家的“中大门”。

请看郑欧班列。从郑州到汉堡,10214公里,途经亚欧6个国家,确保班列快捷通行,绝非易事。在国家海关、商检、铁路等部门及河南省、郑州市政府的支持下,郑州国际陆港公司与沿途各国铁路公司、海关及相关企业反复协商、谈判,达成运行方案:沿线各国铁路公司商定班列为定起点定终点、定运行路线、定运行时间、定运输内容、定运输价格的“五定班列”;沿线各国海关在通关上监管互认、信息共享。

郑州国际陆港公司还自主研发了订舱管理、集装箱管理、仓储管理以及班列GPS定位系统。记者在该公司的监控屏幕上看到,各个班列到了哪个国家哪条线路,一目了然。

河南保税集团与中国普天集团合作,首创了纵向和横向各流程集成的“单一窗口”服务模式,耗资1.2亿元打造自动分拨、分拣系统,经实测,E贸易平台容量达到最高“一秒500单”通关能力。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已建成口岸作业区、跨境电商信息平台等,河南电子口岸“单一窗口”系统上线运行,通关时间缩短1/3以上,真正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

“善作为”释放“核动力”

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既与资源禀赋条件有关,更与善于作为、敢于担当的精神相连。

河南为了引进富士康科技集团,专门在新郑国际机场附近设立特殊的海关监管区——综合保税区。2010年7月与富士康签约,当年10月即申报获批新郑综合保税区,2011年11月正式封关运行。高峰时期,这里组装、检测和包装苹果手机的工人达到35万左右,每分钟生产350部。自2011年3月首部手机下线,2016年的苹果手机产量达到1.26亿部。

综合保税区产业布局也已从单一手机制造拓展到智能手机及相关智能穿戴产品研发、工业4.0自动化设备研发与应用、苹果手机翻新与维修、谷歌智能穿戴产品生产、自动化设备生产等10多个。签约入驻企业178家,已投产36家。2016年,综合保税区手机总产量2.58亿部,增长27.5%,约占全球手机供货量的1/7。

小订单、小包裹、碎片化是跨境电商的监管和物流“痛点”。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首创了跨境电商的监管模式,即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在经海关认可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跨境交易,并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进出。海关总署为此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210”。目前,“1210”监管模式已在全国推广。

今年4月,该省两位副省长相继到保税物流中心调研,明确表态,发展跨境电商,在与国家法律法规不冲突的情况下,要大胆试;如果与国家相关规定有冲突,省里将与国家部委争取沟通。

又如国际陆港公司,记者以为是中国铁总或郑州铁路局下属企业,采访才知,这是由郑州经开区管委会和河南物资集团联合组建,作为郑欧班列的承运主体,奠定了鲜明的运营模式——“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

河南省投资促进局在南宁设立的东盟联络处,则由在广西的河南商会人员运营,不占编制,不发工资。这,又是解放思想、善于作为的体现。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