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当“北漂”遇上“港漂”:两地青年上演追梦“双城记”

  远离家乡 语境不同是最大的压力

  香荏聪在四川美术学院军训时的情景

  7年前,香荏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初到山城的他一下火车就感受到气候的不适应,“感觉特别闷热,整个人透不过气来”。一路踉跄赶到学校,看到食堂的饭菜他直接傻了眼,“特别接受不了,就连青菜、豆腐里都有花椒。”回想起刚到重庆的情景,香荏聪一脸无辜,“刚开始时真的吃不下,所以每天都只能吃泡面。”

  除了气候和饮食,让香荏聪感到困扰的还有语言差异。“首先是重庆方言,当时学校有不少川渝地区的老师,他们讲的‘普通话’我要让同学翻译之后才听得懂。”由于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香荏聪的学业也遇到了困难。

  学习方面的困难让香荏聪很压抑,更让他不适应的是和当地人交流,“重庆方言的特点是尾音永远都要上扬,听起来好像是在对你表达不满。”香荏聪表示,刚到重庆那段时间,平时很少走出校门,“与其出去不停地猜测对方到底在讲什么,不如在学校里补习功课。”性格一向开朗的香荏聪开始有了孤独的感觉。

  大一军训结束后,刚好赶上70周年校庆,学校举行了很多庆祝活动。香荏聪和港澳台校友一起排了一个节目,他在里面饰演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香荏聪慢慢融入了重庆这个火辣的城市。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香荏聪渐渐适应了重庆火辣的饮食习惯,“因为重庆湿气很重,很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吃辛辣食物可以祛除身上的湿气。”在同学的帮助下,他对当地人的方言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很多时候提高语调其实是在表达亲昵的一种方式。”

  在香港工作的王亚薇也曾遇到相似的问题,1年前还在香港大学读书的她被学校国际化、多元化的思想氛围所震撼。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6]  页
(支持“←、→”键翻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