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杨氏名字作品欣赏

(唐铭先生)
唐铭先生:多年以来,侧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现任广西瑶族书画院院长;广西中国—东盟书画院执行院长;广西科技书画院副院长;广西茶道画院副院长。对民族文化非物遗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姓氏文化、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独到的见解。
赞:杨俭 风彩(藏头诗 名字文化词)
杨姓隋朝伯侨祖,俭以养德巾眉骨。
风行草偃润家谱,彩衣娱亲情怀谷。

杨姓隋朝伯侨祖:杨姓,中华姓氏之一,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杨姓是当今中国大陆第六大姓,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在台湾排名第十。
寻根溯祖: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 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 (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 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杨姓一开始在陕西,河南一带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入福建,并于元朝迁入广东。杨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华阴,修武,河内, 扶风,梅等。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6、为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 ; 氐有杨氏,世居仇池 ( 甘肃仇池山 )。
7、出自「扬」姓。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
俭以养德巾眉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处: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释义: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目的。致,到达。远,此指高尚的思想境界。
巾帼须眉: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具有男子汉气概的女子。出处:清·沉起凤《谐鳏·巾帼暮宾》:“如仆者,亦岂须眉而巾帼者哉?” 用法: 偏正式 ,运用了借代手法 巾帼指妇女 须眉指男子汉。
现代成语: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巾帼豪杰。【解释】: 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代指妇女。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女性中的杰出人物。中国历代女巾帼英杰:女娲,黄道婆,花木兰,扬门女将,梁红玉,冯婉贞. 汉代开国第一后--吕稚; 南北宋朝最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才女--卓文君,蔡文姬; 和亲公主--王昭君; 中国第一女皇帝--武则天; 中国第一女首相--上官婉儿; 代父从军--花木兰; 战场巾帼--杨门女将,穆桂英; 一代皇后--孝庄太后; 巾帼烈女--冯婉贞,秋瑾,粱红玉。
此句比喻主人翁做人,让上级与社会了解自己,同时表示爱国情怀,以祖辈的优秀人物为榜样。
风行草偃润家谱:风行草偃: 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以传统美德感悟人生,让后人代代相传。用社会文明道德标准谱写家族的传承篇章。
彩衣娱亲情怀谷: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出处】:《初学记》引《孝子传》:"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彩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
情怀:【释义】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示例】畅舒情怀;【定义】拥有一种高尚的心境。
历史出处:1.心情。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惟受恩累世,今当离宫殿,情怀恋恋。” 唐 杜甫《北征》诗:“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扫愁箒扫不了我郁闷情怀。”郁达夫?《过去》:“两旁店家的灯火,照耀得很明亮,反照出了些离人的孤独的情怀。”
2.情趣;兴致。明 叶盛 《水东日记·张云门书印谱后》:“太平盛时,文人滑稽如此,情怀可见,今不可得矣。”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不料刘霞裳和云:‘ 刘郎去后情怀减,不肯红妆直到今。’”
3.犹胸怀。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道:‘大娘不知,到是异乡人有情怀。虽则偏房,他大娘子只在家里,小女自在店中,呼奴使婢,一般受用。’”
峻青 《海啸》第二章:“为革命事业而献身,就是你毕生的高尚情怀。”
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来自——《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又:“上德若谷。”王弼注:“不德其德,无所怀也。”后因以“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虚心,心胸开阔。
敬孝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代代相传,民族的精神面貌长久永恒,生机盎然,充满希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昌盛。
点评:本词简明姓氏来源,历史典故,从风彩至娱亲字意的表述内涵极为丰富,运用比喻、借比、抽象的笔法从表里对主人翁进入形象化赞许,寓意境界可鉴。
广西瑶族书画院院长:唐铭
2015年11月8日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