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蔡氏名字作品欣赏

唐铭先生
唐铭先生:多年以来,侧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现任广西瑶族书画院院长;广西中国—东盟书画院执行院长;广西科技书画院副院长;广西茶道画院副院长。对民族文化非物遗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姓氏文化、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独到的见解。
赞蔡勇 帷幄(藏头诗,名字文化词)
蔡姓始祖成王赐,勇谋武略魏尚质;
帷幕博弈迎盛世,幄坐静思宰相智。

蔡姓始祖成王赐:蔡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姞姓及少数民族改姓。西周时期的蔡仲为蔡姓始祖。
蔡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5位。截至2013年,当代蔡姓总人口达到552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6%。蔡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44位。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全国形成了东南沿海地区高比率的蔡姓区域。
蔡姓源出有之:
1、出自姞姓,为黄帝支裔。据《国语·晋语四》所载,“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又据《潜夫论·志氏姓》所载,“姞氏封于燕……姞氏之别有阚、严、蔡、光、鲁、雍、断、须密氏。”古时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得后裔。据《姓氏考略》、《华亭蔡氏新谱序》、《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后裔,以国为氏。周灭商后,封文王第5子叔度于蔡,让他与管叔、霍叔一起监管殷得遗民,称为“三监”。武王死后,周成王年纪太小,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称周公)因此临朝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摄政,便联合武庚反叛,周公讨伐武庚,事后处死管叔,并将蔡叔放逐。后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儿子胡于蔡,称蔡仲。春秋时,因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蔡平侯时迁新蔡(今属河南省),称上蔡;昭侯迁州来(今安省徽凤),称为下蔡。蔡国传23代,历24君,立国600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国攻灭,子孙散居楚(今属湖北省)、秦(今属陕西省)、晋(今属山西省)、齐(今属山东省)等各国,以国为姓氏,称蔡氏。
3、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女真族乌林答氏、满族蔡佳氏改汉姓为蔡姓。
得姓始祖:蔡仲。据有关资料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后,武王大封同姓诸侯于各地,将其弟叔度封于蔡(故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让他与管叔、霍叔一起监管殷的遗民,称为“三监”。蔡叔度始封于蔡而居于卫。武王死后,其子姬诵继位,因年纪太小,便由武王之弟周公旦(周公)临朝摄政,叔鲜、叔度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商纣王之子)及东方夷族进行叛乱,周公奉成王之命兴师讨伐,并予以平定,事后处死了武庚与叔鲜(管叔),并将叔度(蔡叔)放逐,不久,蔡叔度死于迁所。其子胡,不仅能认识到父亲的过错,不与之同流合污,而且遵守文王德训,与人为善,周公听说后便派他到鲁国辅佐自己的儿子伯禽。由于胡政绩卓著,周公奏请成王改封胡于蔡,以奉叔度之祀,是为蔡仲。蔡国传二十三代,历二十六君,立国六百多年,公元前四四七年方被楚所灭,亡国后蔡姓子孙散居各地,以国为氏,称为蔡氏。蔡仲也被后人尊为蔡姓的得姓始祖。
主要源流之:蔡叔度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国为氏。[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姞姓。出自黄帝支裔姞姓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姞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姞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3、源自少数民族。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宋朝以后,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朝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灵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为汉姓蔡。
得姓始祖
蔡仲,姬姓名胡,又称蔡仲胡,周文王之孙,蔡叔度之子,西周时期诸侯国蔡国第二任国君。
周武王灭商后,将其弟叔度封于蔡,建立蔡国。成王继位后,蔡叔联合管叔等进行反叛,失败后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蔡叔之子胡,一改其父旧行,尊德向善。周公听说后,举荐他做鲁国的卿士,鲁国大治。周公向成王建议,又把胡封在蔡地,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一、蔡姓来源:蔡氏的构成,主要有三大支:姞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1)姞姓蔡氏:姞姓蔡氏,相传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分布于渭河流域及河南省的东部和北部一带。殷代时,姞姓蔡氏担任祭司的职务,时常在商王的身边备顾问,今河南省的郑州市、中牟县、长垣县、卫辉市,都可能曾是古蔡城的所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克商,有些蔡人迁徙到今河北省邢台市北的蔡河地区,有的则南迁到今湖北省广济县与黄梅县交界的蔡山,也有部分归附蔡叔度,后世姞姓与姬姓两支蔡氏已融合为一体。
(2)姬姓蔡氏: 周武王克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从此其胄裔以国为氏:姬姓蔡氏立姓,至今已有三千零五十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蔡氏的足迹已经遍布今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贵州等地。秦、汉时期,蔡姓主要活动地在中原地区,在河南省东部与山东省西部一带形成了著名的济阳蔡姓。经历了唐末五代的战乱洗劫之后,蔡姓已经散布江南各地(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到宋朝时由于受战争的影响较少,人口剧增,蔡姓继承祖先敦厚重礼的优良传统,耕读传家,拚搏奋进,出现了些新兴的显赫家族及名人。
(3)外族改姓的蔡氏:我国南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北宋时,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时,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匾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汉姓蔡,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尤兴盛于东北地区。战国时,高蔡国的蔡姓族人,后来沿沅江进入贵州,与当地土著混居,成为当今苗、土家、瑶、布依等族蔡姓先民;可以认为唐、宋、明、清时期,贵州、广西、湖南的蔡姓土司乃是春秋时蔡国的后代。
勇谋武略魏尚质:勇谋:勇敢而有谋略。《国语·吴语》:“彼岂能与我行此危事也哉?事君勇谋,於此用之。”《孔丛子·儒服》:“命勇谋之将以御敌,先使之迎於敌所从来之方,为坛祈克于五帝。”《后汉书·庞参传》:“ 河南 庞参 ,勇谋不测,卓尔奇伟,高才武略,有魏尚之风。”。
勇:勇气;谋:谋略。既有胆量又有谋略
云中守魏尚:《史记》、《汉书》所记冯唐救魏尚事,其始云:“魏尚为云中守,与匈奴战,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①之,其赏不行。臣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而又申言之云:“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重言云中守及姓名,而文势益道健有力,今人无此笔也。
史记小故事之冯唐救魏尚:汉文帝对冯唐说他有了廉颇李牧也不会重用这句话一直耿耿于怀。也想不明白道理。
那时匈奴人又打进来了,边关吃紧。告急文书雪片一样送来长安。而边关上的太守魏尚,正在接受审查。审查的案件是魏尚谎报战功。那么打仗就没人领兵了。汉文帝憋不住,又问冯唐了:你怎么知道我不会用廉颇、李牧呀?
冯唐回答:君臣要相互信任。派出去的将军,你要给他们自主权。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反思当年赵王在处理好的时候,廉颇李牧都打胜仗。当处理不好的时候,廉颇逃外国去了,李牧被杀了。赵国就是这样被灭了的。云中太守魏尚,他拿出自己的财物赏赐给士兵,五天就杀一头牛犒赏士卒。匈奴人打进来,他身先士卒,出兵抵抗。士兵都很拥护,也肯努力作战。可是皇上你派了核查人员去核实战功。发现杀了匈奴人的脑袋数目不对。账实不符。少了六颗脑袋。你说这是谎报战功,把魏尙革职,还关起来审问。
你赏得太轻,罚得又太重。所以我知道你有了廉颇李牧也不会重用。又说:我也又触犯你皇帝的忌讳了。这是我不该说的呀。死罪呀死罪。
汉文帝听了当天就派了冯唐手持节杖,到边关去赦免魏尚。恢复他云中太守的位置。让他出兵打匈奴。冯唐就是这样救了魏尚。
作为一名有勇有谋的智者,应高瞻远瞩,海纳百川。
帷幕博弈迎盛世:帷幕,字面意思是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亦作“ 帷幙 ”。1、指天子谋画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 晋 张协 《杂诗》之七:“畴昔怀微志,帷幕窃所经。”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赠刘前军表》:“若乃忠规密謨,潜虑帷幕,造膝诡辞,莫见其际。”《南齐书·虞玩之传》:“ 俭(王俭 )为宰相, 逷(孔逷 )尝谋议帷幙……时人呼 孔逷 、 何宪 为 王俭 三公。”2、古时也指垂帘听政或幕后策划,能做到帷幕的决策的人,要有博览群书的积累,方能万卷诗书常在眼,一年春季自临门。
博弈:博弈之道路,贵乎严谨。高者占腹,下者占边,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法。明平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进士毛伯温有咏象棋诗一首:两国争雄动战争,不劳金鼓便兴兵。马行二步鸿沟渡,将守三宫细柳营。摆阵出车当要路,隔河飞炮破重城。帷幄士相多机变,一卒功成见太平。
有理想就有目标,有目标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未来,人应该有坚定的自信迎美好的未来。
幄坐静思宰相智:幄坐:垂帐的帝、后座位。《汉书·王莽传上》:“后日, 未央宫 置酒,内者令为 傅太后 张幄坐於太皇太后坐旁。”《南齐书·郁林王纪》:“ 世祖 常独呼至幄坐,别加抚问,呼为 法身 ,钟爱甚重。”《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帝登 勤政楼 ,幄坐之左张金鸡大障,前置特榻,詔 禄山 坐,搴其幄,以示尊宠。太子諫曰:‘自古幄坐,非人臣当得,陛下宠 禄山 过甚,必骄。’”
静思:沉静地思考、省察。《荀子·解蔽》:“闢耳目之欲,而远蚊蝱之声,闲居静思则通。” 汉 贾谊《新书·修政语上》:“静思而独居,譬其若火。” 宋 梅尧臣《送李载之殿丞赴海州榷务》诗:“世事静思同转轂,物华催老剧飞梭。”叶紫《星》第六章三:“她慢慢地静思了好久好久!
静思是发挥潜能的一种方法,生活愈复杂,就更需要平静和深思。我们心中有一个可以接近的宁静地带,静思的目的就是接近这个宁静和坚强的核心,佛教文化里说:静思通神,神通了,任何事情都解了,低调做人,高调做,可以创造很多的奇迹。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
古有:蔺相如宽容大度,让廉颇自觉汗颜“负荆请罪”传为美谈;蒋琬宽容杨敏,被人赞为“宰相肚里能撑船”世代传诵;
近有:《轰动延安的“雷击事件”》毛主席宽容农妇大骂之事,在了解情况后,主席没有责怪她还对她进行了资助,同时降低了对农民的征收税额。
慈善是宽容的提前,宽容是豁达的体现,美丽的心态,动人的情感,崇高的境界,人格魅力的体现。
本句:“幄坐静思宰相智”运用比拟手法,描绘主人翁的表里世界,遇事冷静,观大局,有智慧讲原则,宽容有立场,佛语道:静思通神。海纳百川、大智若愚看世界,运筹帷幄做事业。(广西瑶族书画院院长 唐铭)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