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开栏语 近年来,我区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基层优秀共产党员,为全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即日起,广西日报开设“两学一做·榜样”专栏,充分展示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将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党员干部的力量凝聚起来,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李新雄
他率领团队研发的国际领先技术“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技术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打破了多年来广西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空缺国家科技大奖的局面;他率领团队攻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难关,让城市内河“顽疾”迎刃而解;他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力促广西大学科技成果落地成金……
他就是广西大学技术成果转化研究院院长、广西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双飞。
“无论你是什么职位,你在哪个岗位,处在何种境遇,取得多少成就,都要做好榜样,因为你是一名党员!”这是王双飞今年4月作为广西科技工作者代表,在参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期间主持召开的基层代表座谈会时的感言。
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科研上,他十年磨一剑,勇攀科技高峰。
造纸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造纸行业的核心技术——二氧化氯制备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技术上受制于人,经常被外商“卡脖子”,严重阻碍了我国造纸行业的发展。
不服气的王双飞针对这一技术难题,2006年启动了“大型还原法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开发及其在纸浆无元素氯漂白中的应用”的项目研究。由于二氧化氯气体具有毒性,且容易爆炸,因此做实验时需要穿戴全套防护服,试验过程中既要有承受爆炸的强大心理,又要能耐得住防护服下的长时间闷热,同时还要眼明手快、心细如发。回忆起当年的实验过程,王双飞说:“二氧化氯的实验室探索,简直就是在炼狱磨难的过程!”
试验结果要在工厂实践以检验成败,为此到工厂蹲点也成了王双飞的“必修课”。2008年春节的前几天,王双飞天不亮就带队前往柳州观测关于造纸厂废水处理的一个项目的关键实验流程,在现场工作了4个昼夜,累了就在纸堆上坐一会儿,饿了就吃随身准备的面包,直至除夕傍晚才赶回家。
记不清设计了多少个实验方案,记不清在实验室里做了多少次试验,也记不清到工厂蹲点了多少回……“中国智造”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技术关键技术终于获得成功。该技术凭借工艺先进、清洁环保、质优价廉等特点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近30年的垄断,广泛应用于国内外138家大型企业。
“低调做事,踏实做人”是王双飞的人生信条。做为团队领头人的他时刻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和队员苦乐与共。他争分夺秒奋战在实验室,特别是在课题的攻坚阶段,连续几天不回家都是常事;每次发放科研奖金,他都把自己这份发给大家;他主持的课题,报评奖项都以团队名义……点滴中他践行着一位党员、一位师者的本分,树立榜样,引领着团队勇往直前。
科技成果不能锁在抽屉里“睡大觉”,深谙此道的王双飞早在研发关键技术之前就为实现成果产业化做足准备。在缺资金、缺场地、缺人员的窘境下,王双飞咬紧牙关,克服重重困难,1999年组建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5年成功上市。
“一枝独秀不是春,我希望百花齐放春满园。”王双飞很乐意把自己在科技成果转化道路上摸爬滚打的经验教训、资源、平台跟有需求的同事分享。2016年担任广西大学技术成果转化研究院院长以来,他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推出“组合拳”力促该校成果的转化,效果喜人:截至今年上半年,广西大学163项科研成果顺利转让,金额近5000多万元。
“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无论处在低谷还是成功圆梦,我都要坚守初心,谨守党员本分,依托广西大学这块沃土,以建设美丽广西为己任,为推动我国轻工行业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及环境保护技术的进步砥砺前行。”近期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的王双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