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 >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 聚焦广西 > 正文

想当年,咱爸也是当兵的人 (2)

2017年08月01日 17:20 来源: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编辑:陈丽婕

  张春:

  父亲张炳义最记得战友捞出苏联坦克

  1958年,当年18岁的父亲张炳义离开江山半岛应征入伍。1978年转业,后来在防城区劳动局局长的岗位上退休。

  父亲个头不高,但一身合体的军装却让他显得十分精神——这是小时候父亲留给我的印象。小时候,父亲每年都选在农忙时节探家。因为那时我们姐弟几个年纪小,干不了农活。父亲选择在这个时候回来,探亲假就变成了农忙假。即便如此,每次从地里直起腰来就要准备归队的他,对家里人还是一脸的愧疚。

  从父亲的口中,我得知他在新兵集训时就很好强。曾在射击考核中取得了“三发三中”的好成绩。再加上在其他科目的优异表现,被评为“训练标兵”,出席广州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此后的数年里,他都戴上“五好战士”的大红花。

  1964年美国制造了北部湾事件,对越南北方进行轰炸,严重危及国家和边民的安全。1965年,我国支援越南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父亲所在的工兵12团负责抢修路桥。出国时父亲是团政治处组织干事。

  工兵团其实就是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的战斗队,既要抢修路桥,也要防敌军偷袭。白天,美国飞机对路桥等重要目标进行定点轰炸;晚上,敌方特工还“惦记”着我军的营地,因此双方短兵相接时有发生。

  父亲说,在两年多的援越抗战中,他们团负责修建的公路和桥梁真正做到了“打不烂,炸不断”,保证了运往前线的物资畅通无阻。

  1968年,为了应付东北边境的紧张局势,父亲所在的工兵团奉调北上。转年,母亲也带着我们姐弟3人随军到东北。

  刚到部队不久。有一天,军营里忽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部队在开庆功会——我军的工兵团缴获了一辆苏联坦克。我们这些被热闹氛围感染的小孩子们也跟在叔叔阿姨屁股后面开心地转圈。父亲十分得意地跟我们说:“这是一辆苏制新型坦克,在结冰的乌苏里江上被我国的边防军打败了,冰层融化后它便沉入江底。中苏双方都想打捞出沉入江底的坦克,但我国边防军没有打捞这个庞然大物的设备和技术。我们工兵团便奉命派出一个精干的小分队,在边防军的奋力掩护下,硬是在苏军的眼皮底下将这辆坦克捞走。”这辆T62坦克现在还存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因父亲的关系,我的小学是在大连、抚顺、铁岭等地读完的,我的童年是在嘹亮的军号声中度过的。

  感谢父亲给我一个军绿色的童年!让我的人生平添了几分色彩。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