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滚动条2 > 正文 |
【中国梦•大国工匠】一名洗煤女工家中的小板凳 |
2017年09月26日 18:58 来源:光明网—经济频道 编辑:韦仲达 |
|
这是闫彩霞在家中专属的小板凳,刚刚粉刷过(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光明网讯(记者刘超)“家里有一个专门是我坐的小板凳,平时上下班,就坐在那个小板凳上换衣服和鞋子。”闫彩霞是潞安矿业集团常村矿洗煤厂的一名煤质采样工,因为经常跟煤打交道,怕弄脏家里和当时还年幼的女儿,闫彩霞就在家中给自己准备了这个专属的小板凳。 初见闫彩霞的时候,她一直略有局促的搓着自己那双布满褶皱的手,这是多年来在煤泥水中浸泡造成的。长时间以来,煤炭及相关产业的工人都被人们称为“煤黑子”,这个略带有戏谑成分的称呼透露出煤炭工人工作环境的恶劣,在这种条件下,愿意去工作的人少之又少,更不要提女工了。 然而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闫彩霞坚持了20多年。她的同事戏谑的称:“当年跟他一起来的姐妹早就不在了,就是她带的徒弟也都走了,只有她还坚持在这里。” “选择了这里,姑娘也就基本上与美说再见了” 1995年,技校毕业的闫彩霞来进入了潞安矿业集团工作,两年后她就进入了常州煤矿洗煤厂的煤质车间,在这一呆这就是20多年。 “洗煤是煤炭生产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在这里能分出精煤,可以说是煤炭价值提升的一个环节。”闫彩霞介绍,他们的工作就是主要通过对洗煤用过的煤泥水的进行质量检测,来实时动态监控洗煤流程,从而保证洗煤的质量。 虽然是质检工作,听起来相对比较轻松,每天与煤泥水打交道的煤质车间女工们,一天工作下来,仍然是黑乎乎的。“而且总的工作量并不少。”闫彩霞指着厂区内的一条小路说,每隔一小时,他们就要从煤泥水回收处理的地方提2桶12公斤的水回到质检的地方进行检测化验。 整天与煤泥水打交道,里面的腐蚀性物质让闫彩霞的手变得粗糙(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取水的地方比较分散,有的在2楼,有的甚至在6楼,一天下来要跑十几趟,但是直线距离差不多就有20公里的,更何况还要爬楼呢。”刚工作的时候,一天下来,闫彩霞基本上沾床就倒。 “当然现在习惯了,也就好多了。” 事实上,这项工作远不是一句“习惯了”就能概括得了的,除了体力上的辛苦,长时间的质检工作也让爱美的女孩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装扮”的可能。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闫彩霞练就了一项绝活:只要用手在煤泥水中一试,就能检测出水质的情况,而且和机器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想要学这种本事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摘下手套,上手多练几年。”闫彩霞总是这样跟一些新员工介绍,但是用手试水质次数多了,就会让煤灰附着在手指上,洗都洗不掉。也就是因为这样,很多女工都受不了,渐次离开了 “每次洗手都是用刷子去刷,即便这样也只能刷个大概,指甲缝里还是整天脏兮兮的。”闫彩霞伸出手来,光明网记者看到指甲的缝隙和手上皮肤的细小缝隙里都残留着点点煤灰的的痕迹,这是经年累月与煤泥水打交道的痕迹,也是20多年工作给她带来的印记。 “所以我在家中才给自己准备了一个专属的小板凳啊。”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