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看中国人三千年前的爱情观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诗经》被称为“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正是有了《诗经》才让数千年后的我们看到远古祖先的生活爱情,给后人留下了古代社会青年男女爱情的印证。
中学时,甚是喜欢读《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打破了在电视剧电影给我留下的古代人都是“男女授受不亲”和“女子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封建思想的印象。《诗经》中的爱情,情感真挚、淳朴而热烈,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毫不掩饰地歌唱了人们心中的爱情及渴望。
勇于追求婚姻自由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在《鄘风·柏舟》中,描述的是一位少女追求婚姻自由而向家庭表示违抗,热恋中的少女,正遭受着压迫,语句虽简单,内心的情感却表露的淋漓尽致,“之死矢靡它”的坚贞誓言,“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的大胆抗议,表现了当时女性对真爱与自由的渴望,感情真挚强烈。
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国风·郑风·出其东门》中描写道:“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这首诗表达了诗中男子情有独钟和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品德,虽然“东门”美女如云但男子不为所动,执着坚定的深爱家中的“缟衣綦巾”衣着朴素的人。
热烈而真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中大胆直白地描写了“君子”对采荇菜的“窈窕淑女”的迷恋,而又“求之不得”,导致男子“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只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内心的想象之中。诗中唱出了男子对爱情追求的热烈,情感真挚,不仅成功刻画了男子遇到心仪女子时兴奋难耐,却又躁动不安的复杂心境,还透露了古代青年的择偶观念。“左右采之”、“左右采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同时也暗示男子要想方设法获得女子的芳心。
对爱情的执着与痴迷的追求
爱情是人间美妙的东西,是人最纯真的情感的表露和最美好的向往,多少年来,一直被人类执着而痴迷的追求。在《国风·秦风·蒹葭》一诗中,表现了对所恋之人的痴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中男子对“伊人”以往情深而又求之不得,一句“宛在水中央”道出了诗中男子满怀相思,“伊人”就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求之不得,男子急切而又无奈。那份迷恋、痴情、落寞和执着虽只字未提,却透露于字里行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欲要“溯洄从之”但道路弯曲险阻,即便如此,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让他退却,面对爱情,不畏艰难的执着追求深深打动着后人,使得这首诗一直被后人传唱至今。
从古至今,爱情一直是人们的美好向往,《诗经》真实的记录了古人的爱情观,在《诗经》中,描写男女情感的诗篇有很多,或热烈,或浪漫,或纯净,或直白,表现出当时的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我想这也是《诗经》得以流传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廖秀丽)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