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要闻 > 正文 |
热轧线上的“智造”工匠 |
2018年04月01日 08:01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编辑:韦仲达 |
|
热轧线上的“智造”工匠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谌贻照 通讯员 罗熔军 在柳钢热轧厂卷取运输操作室内,周磊轻点两下鼠标,一台机器人臂马上快速抬起、伸出,左旋右转,先用臂上的测量探头完成钢卷的定位和测量,再用手臂上的喷枪在钢卷侧面和顶部喷下一行行清晰的“身份证”…… “全套喷印动作干净利索,用时不到90秒,比人工喷印省时1/3。”3月28日,谈及机器人投用,全国技术能手、柳州工匠、柳钢集团技能专家周磊十分自豪。 这名来自雷锋故乡的小伙子,至今还能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出远门的时间:2010年7月5日,大学刚毕业的他坐了12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广西,进入柳钢,开启了从制造迈向“智造”的奋斗征程。 柳钢在使用机器人喷印前,工作人员必须在600余摄氏度高温的钢卷旁,手持模板和喷枪,对热态钢卷进行喷字、描号,不但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恶劣,存在安全隐患,还容易出现钢卷喷印不清晰、标识错漏等质量问题。 “当班的喷字工每人要喷90卷,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常常累得汗流浃背,精疲力尽,衣服结满了汗水蒸发后留下的盐渍。”周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6年11月,柳钢建立了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这给周磊等一大批青年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周磊如饥似渴地学习前沿科技,外出考察、制定方案、采购设备,终于将两台ABB智能机器人运到生产现场,准备代替原有的人工进行成品标记作业。 由于生产线的不同,且没有其他施工现场可以借鉴,在与生产线进行联合作业时出现了偶发性逻辑冲突。为此,周磊与厂家调试人员起早贪黑,一帧一帧地分析、一个逻辑一个逻辑地讨论,机械手每一个动作都要来回仿真调试好几遍。 调试就在现场进行,高温、嘈杂的环境和喷印工人沧桑的脸庞,让周磊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最快的速度拿下这个人工喷印岗位!”最终,经过15天的连续调试,机器人顺利代替了人工喷印操作。 喷印机器人的投用,不仅有效降低了喷印岗位的劳动强度,节省8个喷字工,而且提高质量,使钢卷标识喷印位置严格一致,钢卷标识数据由MES系统经轧线自动化系统后直接传送到机器人喷印机,实现每个钢卷的准确跟踪和喷印。 从刚开始的一名值班电工到技术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柳钢最年轻的技能专家和首批“柳钢工匠”,这样的华丽“逆袭”,周磊仅用了7年时间。 2017年,周磊建立的工作室获评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周磊说,总书记这句语重心长的话,激励着他不断开创美好征程。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