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媒体行 > “壮乡六十载 南宁新画卷” ——2018全国网络媒体南宁行大型采访活动 > 新闻动态 > 正文

【壮乡六十载南宁行】南宁博物馆里寻“邕魂” (4/17)

2018年08月30日 23:46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全媒体报道组 编辑:陈丽婕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罐颈、肩绘缠枝牡丹纹,足胫部绘仰莲瓣纹。人物刻划流畅自然,神韵十足。”讲解员介绍到。广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摄

广西新闻网南宁8月30日讯(全媒体报道组)博物馆,记录着城市沧海桑田间的灵气,承载着日新月异里一座城的魂。在改革开放4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30日下午,“壮乡六十载 南宁新画卷”——2018全国网络媒体南宁行的成员们来到了南宁博物馆,解锁邕城的文化密码,共同感悟八桂首府南宁的“邕魂”。

南宁博物馆经历五年施工建设,于2016年正式开馆。新建成的南宁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0817.21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达12000平方米。建筑设计极具巧思,外形犹若一串轻盈的树叶。外立面采用了镂空铝板等现代材料,并赋予壮锦等民族图案装饰,现代性、地域性与民族性相统一,寓意奋发、向上、包容和团结的现代南宁。在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南宁博物馆更荣获“广西特色博物馆”(场馆建筑)荣誉称号。

目前,博物馆共设有2个基本陈列和3个专题展。在这,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南宁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声光电结合的科技演绎将邕城风貌展现眼前。

走进“邕容华桂——古代南宁陈列”展厅,一幅巨型邕江风景水墨画呈现眼前。从简陋的石器、古朴的陶器到精美的青花,从五彩的壮锦、精细的铜鼓到古邕州八景,历史的变迁,邕城的风情一览无余。

据了解,南宁博物馆所藏“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九大元代青花人物故事图罐之一。罐高30厘米,腹径36厘米,直口丰肩鼓腹,胎细白,内外满釉。

南宁位于邕江与左右江流域的交汇处,是桂西南地区水路交通枢纽,自古便是岭南地区的政治军事重镇,更是中国近代内陆沿海第一个“自开商埠”的城市。

“我们分开埠通商、南宁女儿、桂系之治等七个部分为大家介绍南宁在近现代的风雨历程。”走进南宁近现代历史展厅,讲解员向记者们介绍到。

在实景复原的“民国街”内,大盛祥酱园、万国大饭店……几间南宁本土百年老字号盛景重现。讲解员介绍到:“20世纪30年代,周记茶馆老板佐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煮成一碗面,送与一位感冒的老友吃。热辣酸香的面使人食欲大增、大汗淋漓,感冒不治而愈。事后老友感激不尽,书赠‘老友常临’的牌匾,这便是名扬四海的老友粉(面)的由来。”

穿过动荡岁月的炮火硝烟,现代南宁开启了安居乐业的繁荣局面。“三响一转四十八腿”,电风扇、摩托车和柴油机见证了南宁的历史变迁。一场声光电结合的炫彩灯光秀伴随着悠扬民歌将南宁的风土人情与新时代风貌展现眼前。“逛了南宁博物馆,了解了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积淀,更觉得如今这繁荣都市的来之不易啊。”广州日报大洋网记者韦馨尧说。

此外,南宁博物馆“灯光秀”成为媒体记者关注的焦点,采访过程中不少记者掏出手机录下这一难得一见的灯光秀表演。据工作人员介绍,“灯光秀”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壮乡美”,在屏幕上呈现出广西特有的风景画面;第二部分为“服装秀”,展示广西12个世居民族服装;第三部分为“大地飞歌”,展示南宁各地标性建筑。

 

( 4 / 17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