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时政头条 > 正文 |
我们每个人,都是他人的另一根筷子 |
2018年11月24日 17:22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编辑:吴海泉 |
|
筷子虽小, 但是在中国人心中 是一种家庭温暖,是情感的延续。 更重要的是, 还尽显了中国人 做人、做事的智慧和哲理…… 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历史, 筷子乃文明的产物, 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 筷子最早的称呼是“箸”, 繁体写法是“筯”, 所以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进食。
(图片来自网络) 用筷子时, 如果两根都动或两根都不动, 就夹不稳、夹不住东西, 因为这时是阴阳不搭配。 只有阴阳相济, 一动一不动, 才能使用得恰到好处。
两根筷子, 只有配合默契,目标一致, 才会夹上食物来, 最终有所“收获”。 亦如我们日常做人做事, 一个人往往是孤掌难鸣, 只有两个人肩并肩, 互帮互助,彼此扶持, 才能共同办成一件事, 也许,还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 西昌街头, 一名女孩端着一碗米线, 双膝跪在台阶上给老人喂米线。 女孩说,当时老人手抖拿不住筷子, 于是她蹲在地上喂老人吃。
善良的女孩, 愿意为另一个生命而停留, 用她的爱心, 温暖了一个陌生的老人。 一个看似很小的举动, 却透过一张简单的照片, 为我们带来无限的感动…… ▼ 15岁的吴小鸿家在贵州镇远山村。 超高中录取线30多分, 家里凑不齐学费, 她含泪乘车到深圳打工。 他叫蓝行锋, 在深圳出差的刚毕业大学生, 得知小鸿遭遇后决定帮助她重返校园。
一个陌生的小哥哥, 他像帮助自己的妹妹一样, 为她奔走疾呼、求助媒体, 在重返校园这件事上, 他比女孩还着急。 这段陌生人的萍水相逢, 书写着最朴实的善意。 ▼ 2016年,因家庭贫困, 武昌工学院大二女孩袁松龄办理了退学, 黯然离开校园不久后, 一笔神秘资助让她得以重返课堂。 三年来,这笔神秘资助从未间断, 袁松龄也一直感恩、铭记于心。 直到今年9月学校系统升级, 袁松龄苦苦寻找的好心人终于浮出水面, 竟然是与袁松龄同级的女生李秋雨。
只因心中一份善意, 她悄悄帮助同学整整三年, 这份暗中的扶助和关怀, 蕴藏着向上向善的能量, 给予了一个濒临绝境的女孩前行的动力, 也见证了一份可贵的同窗情谊! 当一根筷子孤立无援, 多么期待另一根筷子的扶助。 幸好有他们, 善良的女孩,有爱的同学, 守望相助的陌生人…… 每一份岁月静好背后, 都有无数人的爱与善良。 相遇是一种缘, 这些陌生人的温暖和关爱, 没有豪言壮语, 没有慷慨激昂, 却打动你我。 我们每个人, 其实都是他人的另一根筷子…… 你是否愿意成为 照亮别人前路的一束光, 你是否愿意 在他人落难时伸出双手, 你是否愿意在心底 为他人预留一份善意。 这就是我要讲述的 一双中国筷子蕴藏的深意。 来源:天天正能量(id:zhnlali)综合自华西都市报、贵州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等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