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德峨:幸福生活“啊哩哩”

德峨:幸福生活“啊哩哩”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徐顺东 通讯员 韦珺儒

“晚霞朵朵啊哩哩,跟着飞(啰)啊哩哩”……从1979年至今,《赶圩归来啊哩哩》在中华大地上已被广为传唱了近40年。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具有浓郁广西特色的歌曲,所展现的场景为改革开放后,隆林德峨彝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及喜悦、欢快的心情。

1979年冬,广西歌舞团为了创作一个反映新时期彝族生活的舞蹈,安排词作家古笛和曲作家黄有异,到当时的德峨乡(现在的德峨镇)体验生活。此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开始吹进了这个边远的多民族聚居地。

当地人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圩日”,赶圩归来的彝族姑娘身着五彩缤纷的服饰,一路上欢声笑语,这样的场景让古笛、黄有异立刻找到了创作灵感——于是,《赶圩归来啊哩哩》问世了。

近日,记者踏上了歌曲取材地——隆林德峨乡的探访之路,去看看这个当年让音乐家们深受感染的地方,如今是否变了模样?

一路前行,惊喜不断:由百色出发,至隆林全程高速;县城往德峨,全程已是水泥路面,通往村屯、田间的路也实现了硬化。

来到德峨镇街圩场上,除各种摆卖传统民族服饰、日用商品、苗家土酒的摊位,手机、摩托车等现代工业产品商店也比比皆是,原来的圩场已不能容纳商品交易的需要了,如今还扩建了第二市场。

“我们的贫困发生率降到了18.4%,今年还将力争6个村脱贫。”德峨镇党委书记蓝家观介绍,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发展“三张叶子及两黑一黄”(即烤烟、茶叶、桑蚕及黑猪、黑山羊、黄牛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核桃、哈密瓜、姬松茸(巴西菇)等特色产业,有效促进群众增收。

田永是新街村龙歪屯种养大户,养殖有鸡、鸭、鹅共计450只、猪421头、牛19头,今年预计收入可达30万元。“有这么好的政策,只要勤快肯干,肯定能富起来。”田永说,他现在还通过向贫困户平价出售猪苗、饲料、免费提供技术、回收产品等,大家抱团发展,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在德峨,少数民族人口占96.5%,除了彝族之外,还居住着苗、仡佬、壮族,由于其民俗、民风极富特色,民族服装丰富多彩,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活的民族博物馆”。

40年的改革开放,德峨已向世界“敞开了大门”,“民族的”也逐渐变成了“世界的”。每年,这里都举办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仡佬族“尝新节”等节庆活动,展示了德峨的文化魅力,世界各地游客、民俗文化研究和爱好者,纷至沓来。

在田坝村下坝屯苗寨里,来自美国的文博已在此生活了10年。一次偶然机缘,文博被苗语和苗文化吸引,最后千里迢迢来到德峨“落户”了。目前他已能流利用苗语、普通话与人对话,上山砍竹、下地犁田样样在行,还经常背着背篓在德峨圩日买卖土特产,俨然成了当地的“常住居民”。

“木叶声声颂党恩,群众心里乐开花;改革开放40年,日子过得似蜜甜;脱贫攻坚战鼓响,铆足干劲奔小康。”走进苗族跳坡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敖德金的家,他用歌声唱出了德峨人的幸福生活:蜜一样的啊哩哩,好生活(啰)啊哩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