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 > 改革先锋风采 > 要闻 > 正文

王启民:赋予“铁人精神”时代新内涵

2018年12月28日 08:42 来源:新华网 编辑:陆权香

新华社哈尔滨12月23日电题:王启民:赋予“铁人精神”时代新内涵

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王启民在大庆油田的办公室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12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何山 摄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怎么开发好大庆油田。”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油田“新铁人”、82岁的王启民说。

从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到原油5000万吨以上27年高产稳产,再到建设百年油田新实践,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各个时期,王启民始终奉献在石油科研一线。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外国专家断言,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地下储层很复杂的油田,甚至妄图用石油卡住我们的脖子。王启民在心底呐喊:“宁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

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1961年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王启民主动进入大庆油田工作。他既不照搬国外经验,也不照抄书本知识,自主研发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过10年试验,王启民带领团队绘制出第一张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饱和度图,揭示了油田各个含水期的基本规律。

在此基础上,他主持研究并提出“分阶段多次布井开发调整”理论,让只有几十厘米厚的表外储层开发利用,打破了国内外公认的“不能开采的禁区”,实现了“变废为宝”。

他主导的科技创新让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平均以每年28%的速度递增,1976年实现上产5000万吨,跨入世界特大型油田行列。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