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力”书写壮美广西
——区直主要新闻单位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综述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韦鹏雁
西林县八达村推出文明过节、文艺过节、健康过节、孝和过节的“过年套餐”;金城江区九圩镇“人退猴进”和谐共生;贺州市创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不断加大与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对接……
1月20日,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部署下,全区“新春走基层·强四力融合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在春节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一篇篇既接地气又生动活泼的文章、一组组精彩的镜头、一句句老百姓的心里话,出现在区直主要新闻单位的版面上、屏幕中和声音里。
区直主要新闻单位精心组织,选派骨干力量,深入基层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通过撷取最鲜活的素材,发掘最真诚的故事、最美好的情感,展现“壮美广西”新形象、新成果,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喜庆祥和的氛围。
“满腿泥”践行职责和使命
“这下成真正的‘泥腿’记者了!”2月9日,广西日报柳州记者站记者谌贻照的一条微信引爆朋友圈。谌贻照从正月初一下午开始,通过广西日报柳州站官方微博“柳州观察”,主持融水苗族自治县春节旅游微博话题“玩转大苗山”专栏。在2月8日晚上,为了拍田边烤鱼的照片和视频,他一脚踩到烂泥田里。满脚烂泥换来的,是专栏阅读量突破200万。
在第28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谌贻照主创的作品获得一等奖,脚沾泥土、身带露珠是他的法宝。谌贻照说:“我就是靠这双泥脚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他冒风雪到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大寨屯采访,稿件《贫困户韦庆好的开心事》及图片、短视频报道,成为广西日报今年“新春走基层”的开栏文章。
这样的“泥腿”记者还有很多。区直各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牢记“48字”要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用行动践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
2月9日大年初五,广西日报记者王春楠,跟随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者徕村第一书记刘晓宇下乡,光坐大巴、骑摩托车就花了7个半小时。最终写成稿件《在有“大学问的地方”磨砺初心》。
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桂林记者站记者吴清卿,来到龙胜各族自治县采访多民族家庭聚会,围坐在火炉前听大家说往事展未来。吴清卿深有感触:“小小的一家,折射出当今农村的方方面面。只有感受到真实的乡土气息,才能写出真实反映当前农村发展建设的报道。”
除夕当天,当万家团圆时,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频道)的8名记者,从中午开始跟拍地铁司机宋启园,一直拍到第二天凌晨1时司机下班,又连夜加班把新闻编辑出来在大年初一播出。
当代广西杂志社以“全面深改这五年”为主题,派出采访队伍分赴南宁、钦州等地,围绕沿边金改、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等广西改革亮点,推出专题报道。
用心用脑写出好新闻
2011年至今,新闻媒体已连续9年开展“新春走基层”报道。如何挖掘新的亮点,考验记者的眼力和脑力。
回家是春节绕不开的话题。每年春节前由广东骑行到广西的返乡“摩托大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多年来新闻媒体“新春走基层”的重点选题。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从交警部门得知,今年的“摩托大军”预计只有4.8万辆次。而在2013年,这个数字是25万辆次。
该中心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新闻点,深挖背后的原因:2014年广西广东开通高铁,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摩托大军”就越来越少了。一篇《20万“铁骑”消失背后的幸福回家路》报道,不仅回答了“20万摩托大军去哪了”,还展示了广西交通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广西日报特别推出“我和我的祖国——新春走基层强四力融合报道”专栏,推出6篇重点报道,通过基层典型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广西经济实力“壮”起来、发展质量“美”起来,民主法治“壮”起来、民族团结“美”起来,民族文化“壮”起来、精神文明“美”起来,民生保障“壮”起来、人民生活“美”起来,绿色发展“壮”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管党治党“壮”起来、政治生态“美”起来等主题。
广西日报记者杨波找准中央精神与基层实践的结合处,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报道,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她选取南宁道路内机动车停车泊位新举措,采写稿件《3万停车泊位见证“绣花功夫”》。
记者践行“四力”,作品带着芬芳。截至2月18日,广西日报共刊登“新春走基层”稿件和图片80余篇(幅),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播发稿件60余篇次,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频道)播发稿件300余条次,当代广西杂志社以12个页码的篇幅,集中刊发了一批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新闻作品。
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南宁市良庆区的扣肉、东兰县的武篆豆腐圆、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油茶……一道道美食逐一“端上”,做法、吃法及背后的文化故事全套奉上。1月21日10时起,广西云客户端与各地县级分端联手,推出大型直播节目“我们的年夜饭”。全国读者和网友通过广西云客户端、广西日报法人微博以及南国早报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品尝”富有特色的年夜饭。同时,直播视频还在各县分端首页推送。直播结束后,直播内容剪辑成《舌尖上的广西年味》视频短片,在旗下新媒体平台强势推送。
广西云这一年度“大餐”得到各方好评。参与东兰县分端直播的该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廷智说:“既宣传了地方特色风物,又让党报党端贴近群众接地气。”
在“新春走基层”中,区直主要新闻单位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南国今报客户端,以及广西云客户端、广西新闻网和官方微信微博联动,在大年初一至初三推出“壮美广西春意融”2019新春特刊,分别以“壮美广西齐欢腾”“壮美广西共追梦”“壮美广西喜乐游”三大主题,喜庆、热烈地展现八桂大地迎新春的盛况。
广西广播电视台运用记者手记、自拍视频等多种创新形式,以体验式报道、全景式记录等手段充分体现了“走转改”的特点,报道更加贴近百姓,文风更加清新生动,真正形成“长话短说,官话民说,粗话雅说,空话不说”的报道风格。
当代广西杂志社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集“文、图、音、视”于一体,在党刊新媒体平台推出多个受众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品。策划的“春运”系列报道,首次推出微纪录片形式微视频,在当代广西网、当代广西微信公众号、当代广西杂志官方微博、“八桂先锋”APP、当代广西头条号上同步推出,累计播放量达2万余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