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激活托育服务 解决生育“后顾之忧”】

随着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0-3岁婴幼儿谁来照看?”成为摆在新晋父母、准父母面前的一大难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有了回应。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3月10日《新京报》)

#2019全国两会微评# 范军:发展托育事业的当务之急,是以公益服务为托底,用政策红利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托育服务的动力和积极性。不仅可以考虑增加0至3周岁子女抚养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也应当参照普惠性学前教育“以奖代补”的资金补贴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不仅要鼓励民办公益性、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的发展,也应探索社区托养、单位托养等公立托育服务形式,在供给侧多形式、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模式,提供充足的、让老百姓满意的社会托育服务资源。社会托育事业的发展,是直面生育成本高企、破解生育意愿低落的一条可行之道。用规范监管打造安全、高质、低廉的托育服务,为适孕家庭解决部分后顾之忧,不可迟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