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滚动新闻 > 正文

网约车拼车不属于合乘 南宁已启用监管平台 (2)

2019年05月11日 11:09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作者:赵劲松 编辑:李香莹

回应:一直在升级网约车安全措施

去年以来,河南郑州、浙江温州等地发生多起与网约车有关的刑事案件,让不少乘客尤其是女性乘客对乘坐网约车有所担忧。有立法专家认为,这与当前网约车对驾驶员准入门槛和监管方面存在缺失有关。

有学者提出,《若干规定(草案)》除对车辆准入提出要求外,还应对驾驶员从业资格提高标准,要求提供驾驶员近三年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证明。但也有专家认为,《南宁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草案)》已对驾驶员从业资格做出了具体要求,《若干规定(草案)》只是简化驾驶员提供材料的环节,并未放松驾驶员准入资格。还有人提出,应把网约车驾驶员行为纳入信用系统监管,进一步约束驾驶员的行为。

滴滴出行公关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保障司机和乘客安全的措施,滴滴一直在不断升级,已面向全部司机进行安全审核,要求无犯罪记录、通过三证验证(身份证、驾驶证及行驶证)、每天出车前通过人脸识别后才能接单;在行程中,持续升级“一键报警”功能,增加对紧急联系人语音电话的提醒,乘客可快速发送位置、行程信息至当地短信报警平台。

此外,快车及专车司机在深夜期间(晚11时至次日凌晨5时),需满足“注册时间超过半年、安全服务超过1000单”等条件才能接单。去年10月18日,滴滴开始试行“黑名单”功能,乘客和司机可在“取消订单、投诉、评价”页面选择将对方加入黑名单,“屏蔽”后的12个月内平台不再为双方匹配订单。

“超速、疲劳驾驶,系统都有提醒,事后还要培训学习才能上岗。”网约车司机班先生说,他的车辆除了安装了“一键报警”装置、GPS外,如今公司还通知部分司机去安装一款名为“桔视”的设备。这款设备有两个摄像头,车辆启动后车内车外都能录像,“司机和乘客一旦发生纠纷或意外,都有视频作为证据”。

说法:网约车回归出租车本质

网约车被纳入法治轨道两年来,行业形态和司机群体已基本固化,这让部分网友认为:“最终,网约车还是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出租车’,已经背离共享经济的初衷。”广西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姚华,曾多次参加自治区、南宁市关于网约车管理办法的专家咨询会。网约车刚出现的时候,他认为对于新生事物应该放宽限制,让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随着时间推移,他觉得,对于网约车还是要加强监管。

姚华认为,网约车在经历了一个野蛮生长期后,目前受到相关政策监管,准入门槛逐步提高,网约车行业变成了类似于出租车公司的组织,回归到比较理性的状态和正常的轨道中,“网约车本质上就是为乘客提供服务的,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性,相当于另外一种形式的出租车”。

姚华说,网约车之所以在早期被视为共享经济的典范,是因为前期平台公司要抢占市场份额,在各个方面都不规范,具有成本低和门槛低的优势,平台拼命烧钱,给乘客和司机补贴。不过,相关政策出台后,门槛变高了,平台要收割获利了,网约车的问题就开始逐渐显现,比如安全事故频发,乘客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等。加上没有“补贴大战”之后,不少人发现网约车的价格其实也不便宜,应答时间长,一直被诟病的“打车难”也没有得到缓解。

不过,姚华表示,作为公共交通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补充,网约车的到达率比巡游车要好,一些专车也能为商务接待等人群提供优质的服务,加上透明的评价机制,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网约车将与巡游车融合发展,为乘客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措施:已启用网约车监管平台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南宁市交通局获悉,为了随时能掌握各网约车平台的基础静态信息,以及订单信息、服务质量信息等运营数据,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南宁已建成并启用了网约车监管平台,要求所有已获得南宁市网约车经营许可的平台公司及申请办理网约车经营许可的平台公司,要实时、全量地向南宁市网约车监管平台传输相关数据。

目前,在已获得南宁市网约车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公司中,已有三家平台公司(万顺叫车、飞嘀打车、易到用车)完成数据接入工作,其余7家平台公司正在进行数据接入测试。

此外,南宁交通部门将加快《南宁市出租汽车发展规划》编制评审工作,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综合考虑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等因素,科学确定出租汽车运力发展规模及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分担比例,建立运力动态监测和调整机制,构建包括巡游车、网约车在内的多样化服务体系,促进出租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保障市民出行。

作者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赵劲松 文/图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